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上海智慧党建网) 吴淞地处长江、黄浦江和东吴淞江“三江交汇”之处,早期开发留给吴淞的不仅是百年历史、深厚底蕴,还有“老旧破小”、公共配套匮乏的困境。在遴选今年美好社区项目时,宝山区吴淞街道党工委通过召开各类座谈会、利用“吴淞发布”、“社区通”等线上平台倾听百姓声音和诉求,其中最为集中的是居民对活动空间尤其是滨江沿线休闲空间的向往、对品质文化生活的渴望。街道党工委坚持连贯协同效应,在去年的滨江景观带打造美好社区项目的基础上进行延伸,锁定吴淞大桥桥下空间——桥下空间面积约1300平方米,通过对桥下空间品质的整体更新,推进街区社区空间焕新计划,力求实现从“灰空间”到“打卡地”的蜕变。
多维融合,为桥下空间转型路径强基提质
找准破题之法,压实党建责任搭建联治平台。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工作优势,探索建立街区自治共同体。结合桥下空间项目打造,以第一、第二党建网格为主体,积极引入周边12家居民区30余家结对共治单位资源,深化基层党组织“结对共治”行动,建立“吹哨报到”、职能部门约请等制度。如吴淞三村居民区党总支与上海宝加停车管理有限公司签约《错峰停车社企共建协议书》,通过共建单位会商破解桥下空间周边停车难题。夯实基础功能,织密建强微网格组织体系。建立微网格联勤联动机制,突出网格党组织“轴心”作用,构建“街道党工委—基层党组织—微网格党组织—楼组党组织”的组织体系,由街道党工委选派党员干部担任桥下空间所在微网格长,将城运中心、建管中心等相关职能部门及城管、市场等执法力量下沉微网格,加强对微网格治理的专业支撑。依托微网格自治力量,对于发现的问题可以在微网格内能够解决的,由微网格长统筹区域内多元主体资源力量,及时加以解决。推动数治赋能,创新驱动构建数字底座。将桥下空间网格区域接入城运“慧勤务”指挥平台,精细绘制可视化展示微网格区位分布、“一长一员”信息,做到一图精准展示、责任到人、挂图作战。同时,充分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和管理力量,专业管理部门+吴淞·美网格志愿者+技防措施汇聚成管理力量,深化拓展“一网统管”城运平台工作领域,提升响应能力和办理时效。
条块联动,为桥下空间焕发生机汇聚动能
转换思维、文化共创,推动公共艺术融入社区治理。着力引入上大社会学院专业师资指导,吴淞街道党工委会同上海大学赋能团队开展“赋能工作坊”系列活动为项目创建增效赋能,充分发挥高校专业优势和资源平台作用,运用公共艺术在“地方重塑”方面取得的成果,引导基层干部转换思维,用艺术的视角审视当下,秉持匠心凝巧思、善于运用艺术手段深化桥下空间焕新项目,努力改善公共环境、提升空间功能、提振社区凝聚力,实现“老旧破小”的美丽蜕变。以联聚力,同心共筑,全要素提升桥下空间风貌。整合区建交委、区绿化市容局等多方资源,深化开展“城市风貌品质提升工程”,利用高架环境结合现有建筑,通过光影交织点亮色彩,景观绿化激活空间,使桥下空间环境面貌和服务功能得到显著提升。在设施改造的同时对桥下空间进行彩绘美化提升,增加“激荡水花”为艺术构思的不锈钢雕塑,不断完备可供居民坐下来体验和交流的公共设施,力争将桥下空间拓展为多元融合的活力网格。稳步推进、提质扩面,深化拓展百年吴淞文化内涵。街道党工委在桥下空间全要素提升的基础上,注重现代与历史的碰撞、兼顾动与静的结合,由点及面联动周边淞沪铁路吴淞站遗址、街角口袋公园、篮球广场等网格,积极争取相关支撑,将人、广场和花园有机串联起来,打造集党建、文化、体育、休闲等多种功能形态融合的开放式共享型城市会客厅。如,桥下空间周边火车头广场落成宝山首批社会捐赠休憩座椅,结合历史文化,借鉴铁路元素,较好地实现了设施与环境相协调,功能与景观相协调。
坚定为民,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建立共享共治。街道党工委坚持需求导向和效果导向,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百年吴淞”文化内涵,通过“社区通”等线上平台、征询调研等线下措施,动员居民一起提炼吴淞文化符号,参与桥下空间的主题彩绘、景观设计、标识打造等,唤醒城市空间活力。同时构建多种促进社区邻里交流场景的社区“公共客厅”,搭建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及时了解各种不稳定、不和谐因素,主动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维护和谐邻里关系,在党组织引领下深化“有事好商量”实践,进一步疏通基层社会的“毛细血管”。持续拓展基层治理赋能载体。引导群众共建文化地标、共享休闲空间,建百姓微舞台。淞西居民区时隔三年,在吴淞大桥桥下空间重启社区春季运动会,组织60余名居民同场竞技,多个体育项目让居民们乐在其中;海滨二村第二居民区党总支开展“社区小先生”city walk漫步活动,引导小先生们沿着滨江风景带一路探访吴淞大桥桥下空间、中国第一条营运铁路和百年开埠的历史遗迹,体验城市功能品质的提升。探索以桥下空间为治理赋能载体,在发现资源、对接需求的过程中,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给群众带来真切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融合扩大基层治理“朋友圈”。在桥下空间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注重挖掘出一批有热情、有能力的能人达人、志愿骨干,引导参与基层共建共治成为社区“合伙人”。发挥街道优秀书记工作室、“三江驿”党群服务阵地治理会客厅作用,聚焦志愿者、楼组长、能人达人等多元治理主体,有计划组织志愿者、能人达人等治理骨干力量的小班化实训,推动治理“学员”到治理“后援团”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