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下,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党建引领县域基层治理新模式,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如何以改革的思路和举措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创优?永平县着力以改革思维打造的“4233”基层治理新路径,不仅回应了县域治理的核心关切,也道出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治理密码”。
近年来,永平县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治理的全面领导,准确把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方法论,深刻领会治理要义、系统谋划治理对策,通过探索“打造4支队伍、创新2项载体、抓牢3个关键、健全3套体系”的“4233”基层治理新路径,以改革创新精神全域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档升级,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永平路径”。
突出“协同联动”,打造一呼百应的“四支队伍”。永平县把解决“人”的问题作为多元共治的重要前提,针对当前基层治理存在的部门碎片化管理和各自为政的“孤岛效应”,充分整合头雁、专职、能人、志愿者4支队伍力量,全力搭建各负其责、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基层治理“四梁八柱”。一是建强“头雁队伍”。在村组层面,实施村(社区)“领头雁”培养和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储备工程,依托集中换届、常态研判、跟进考察等,做好党组织后备人才甄选储备、培养使用工作,递进储备致富带富、治理协调能力强的村级后备干部462名;在县乡层面,整合90个行业部门以及7个乡镇主要负责人力量,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以“头雁”带强“群雁”。二是育优“骨干队伍”。组建以网格员、基层治理专干、社会工作者为主体的骨干队伍,实行设岗定责、布网明责、亮岗履责,在全县1347个网格中,选配网格员1787名、基层治理专干22名、社会工作者819名,分别承担信息宣传、巡防管控、排查调解、管理服务等职能职责,以有岗有责打通基层治理“毛细血管”。三是用好“能人队伍”。将创业能人、知名乡贤、新就业群体中有威望、善服务、熟悉群众工作的治理能手纳入队伍,重点在矛盾纠纷多、环境脏乱差、民风民俗陈旧等问题突出的村组建强用好能人队伍,在曲硐村,用好核桃经营协会、老年人协会等3支能人队伍;在阿林村,组建以党员代表、乡贤能人为主的护卫平安先锋队;在古富村,成立由乡贤能人为主体的多民族理事会,以“能人效应”靶向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四是整合“志愿队伍”。聚焦治理难点和服务短板,组建由1支党员志愿服务队,N支理论宣讲、心理咨询、养老托育等专业化特色化志愿服务队构成的“1+N”志愿服务队伍,重点聚焦“一老一小”赋能基层治理,探索打造具有永平特色、契合群众需求的“老年幸福食堂”“暑期托管班”等暖心驿站,兜牢兜实“一老一小”民生底线。
聚焦“纾困解难”,创新为民服务的“两项载体”。永平县把解决“事”的问题作为基层善治的核心所在,将“向着群众需求的方向走”作为行动指南,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实践“零距离”服务群众新模式,推动基层“末梢”变治理“前哨”。一是探索实践“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为民办事解难题服务模式。为破解调研力量分散、部门协作不够、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永平县善用“一线工作法”,将重心下沉、服务前移,县乡村组四级党组织书记深入院坝(楼宇),以“现场点问题、院坝共商议、干群定思路”的形式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在为民办事解难题的具体实践中,永平县突出抓实“会前调研、会中协商、会后反馈”3个环节,重点在摸民情、汇民智、解民困、聚民心上着力,通过将“问题清单”变为“成效清单”,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目前,累计召开“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682场次、收集问题诉求2172个、解决问题1392个。二是探索建立“党群相约7点半”说事议事服务机制。为破解基层群众分散、会议召集难、力量统筹难等问题,永平县紧扣“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探索实践“党群相约7点半”议事形式,将每周一、周五傍晚7点半定为议事日,聚焦增产增收、村庄变化、民生就业、纠纷化解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在全县75个行政村(社区)、1253个村民小组常态化组织议事活动,着力打造“乡村夜话”议事阵地,实现矛盾纠纷大家调、产业发展大家提、村庄治理大家议、工作效果大家评,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立足“赋能发展”,抓牢强村富民的“三个关键”。永平县把解决“钱”的问题作为稳定民心的关键之举,将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畅通就业渠道、拓宽增收路径、打造宜居环境等举措,推动基层治理与强村富民同频共振,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一是抓民生实事稳就业。为有效破解“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县域困境,永平县采取建设一个零工市场平台、组建一个零工服务团队、开发一个零工市场小程序的“三个一”举措打造全民就业服务体系,统筹推进就业促进、创业引领、基层成长、见习培训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以今年9月被认定为“云南省零工市场”为契机,集中打造一批“家门口”的就业幸福驿站和智慧就业服务云平台,着力提供更优质更有温度的公共就业服务。依托各类平台密集推出大而全、专而精的招聘会25场次、进场用工单位267家、发布岗位12693条、成功就业4652人次。二是抓富民产业助增收。坚持以产业兴促农村强农民富,抓好产业发展平台载体建设和全产业链布局,统筹永平博南工业(物流)园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各类资源,打造以烤烟、肉牛等传统产业,核桃、黄焖鸡、高山生态茶、姬松茸等特色产业,高辣度辣椒、贡菜等新兴产业齐头并进的产业发展格局。在推动核桃、黄焖鸡等县域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中,永平县探索构建“一产建链、二产延链、三产补链、金融活链”的“四链协同”全产业链机制,联农带农推动产业增效、群众增收;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践中,永平县先行先试探索“县级统筹、带镇联村、共同受益”模式,成立村集体经济公司,建设永平县集体经济创业示范园,推动72个村抱团发展。三是抓绿美建设促和谐。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按照“县域统筹、以城带乡、城乡融合、一体推进”思路,面上做好除脏治乱、减量增效、造绿添彩等重点工作,建成滨河公园6个、绿美公园17个、口袋公园14个、城市景观小品34个、绿道11.6公里等;点上打造一批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的和美村庄示范点,形成永平县古富村室内卫生清洁、屋外卫生清洁、个人卫生清洁以及家中庭院绿化美化、家中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等摆放规范的“三洁一绿一规范”治理经验、官庄自然村“小”协商促进思想“大”转变、“小”投入推动村容“大”提升、“小”规约撬动乡村“大”治理的“三小”治理模式等示范样板,以点带面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围绕“提质增效”,健全激励保障的“三套体系”。永平县把解决“章”的问题作为治理有效的重要保障,针对制度体系不够健全,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强等问题,聚焦治前压责任、治中强服务、治后重考核,持续健全责任、服务、考核“三大体系”。一是健全“治”的责任体系。以“治前压责任”为前提,健全干部包联、民主协商、分析研判、问题响应处置、矛盾纠纷多元调处、诉讼服务、村规民约、法治宣传教育等制度机制,着力构建覆盖全面、权责清晰、功能集成、高效便捷的责任体系。为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因地制宜制定《永平县深化党建引领推动农村移风易俗十条措施(试行)》,协同推行移风易俗,以文明乡风助推基层善治。二是健全“专”的服务体系。以“治中强服务”为核心,把数字赋能贯穿基层治理全过程,注重减负赋能,积极探索推进智慧化治理新模式,充分发挥县乡村网格化综合服务中心指挥调度作用,有效整合公检法司、群团组织等部门力量,打造“指尖对话部门、掌上问计民生”的数据化平台,以流程数字化倒逼工作流程优化,推动县域基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专业化。三是健全“评”的考核体系。以“治后重考核”为保障,针对考核单一、考用脱节等难题,永平县将日常督导与多维考评、奖惩激励统筹融合,采取打擂比武、积分制管理、差异化考评、红黑榜公示、星级评比等举措,构建“比”综合能力、工作实绩、责任担当、创新精神和“评”工作进度、特色亮点、经验成果的“四比三评”考核评价体系,以考核激励倒逼工作落实,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李德琦(作者系中共永平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