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在近日召开的第十七届(2024)牛业发展大会上,全国的牛专家、牛企业、牛厨师齐聚通辽市,共商如何让通辽牛产业继续“牛”起来。
通辽市地处北纬42°至北纬45°之间,是公认的世界玉米黄金种植带、肉牛黄金养殖带,素有“中国黄牛之乡”的美誉。
在通辽,养牛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手段之一。全市76万农牧户中18万户以上从事肉牛养殖,全市牛存栏达到395万头,年出栏140万头以上,全国每30头牛就有1头来自通辽,肉牛年交易量达到150万头。
在科尔沁左翼后旗巴胡塔苏木边布拉嘎查村民清明的家庭牧场,刚出生的小牛正蹒跚学步。2003年,清明开始改良自家的肉牛,他家牧场的每头牛系谱清晰可追溯,并建立了完备的配种档案,改良后的牛体重能达2000斤左右,现养殖优质牛近50头。
该旗巴彦毛都苏木巴彦毛都嘎查养殖户雪林2019年开始养牛,2020年在苏木党委政府引导下对全部黄牛进行改良,现在养牛19头。在通辽市2024年赛牛会上,雪林家的一头公牛以出色的品质荣获“一等奖”。
受市场波动影响,通辽的牛产业也受到冲击。清明家的牛品种好、管理精细,在牛的行情好时自家饲草料还能保证。但连续两年的自然灾害让包括清明、雪林在内的养殖户们饲草料储备明显不足,需外出购买饲草料,饲养成本增加不少。连续购买饲草料,加上肉牛市场价格下行压力,一些养殖户面临发展难题。
作为通辽市的支柱产业之一,能不能把牛养好,把牛产业做强,关乎几十万农牧民的生计。这次召开的牛业发展大会上,通辽市提出了“破局之策”:做好种群繁育、做大屠宰加工、做强品牌效应。
在内蒙古科尔沁肉牛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牛舍里,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世界各地的“牛妈妈”,经过与本土黄牛的层层选育,培育出既能适应本地草原环境,又继承世界优秀品种基因的优质种牛。
通辽京缘种牛繁育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家级种公牛站,种牛在这里生产优质冻精并通过人工冷配扩繁。好种出好牛,通辽已掌握了肉牛产业发展的“核心密码”。
从全国地级市层面看,通辽肉牛养殖规模、种质资源、服务体系、涉农群体等已居全国前列。如何在形成相当数量规模的基础上,让肉牛产业全面“牛”起来?那就是把屠宰加工这个环节真正做强。
目前,通辽市拥有8家规模化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年屠宰能力达到125万头,年生产牛肉27万吨,牛肉产品远销中东、东南亚等海外市场,肉牛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超400亿元。通辽市现已建设打造100个标准化家庭牧场、30个千头育肥牛养殖场、5个万头育肥牛基地,具有优质的牛肉生产能力。未来三到五年,通辽市将具备年屠宰加工超百万头的处理能力,预计全产业链规模超千亿元。
此次大会还发布了《好牛好肉品牌培优行动指南》大纲、“通辽牛肉”品牌、“通辽牛肉”品牌价值评估结果。通辽市深入实施品牌强市战略,打造“通辽肉牛”“通辽牛肉”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矩阵,“科尔沁牛”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科尔沁肥牛”获得原产地标识注册,炼就了通辽牛肉的“金字招牌”,“通辽牛肉”区域公用品牌价值271.60亿元。目前,已有全国全区知名企业品牌30余家,产品品牌百余个。
通辽市将坚持“小企业、大集群”的产业架构,聚力打造牛肉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培育壮大肉牛全产业链条,紧紧抓住市场开发这个“牛鼻子”,依托品牌推广、精深加工、品质保障,带动屠宰、育肥、繁育等前端薄弱环节实现突破。加快推进从“卖肉牛”向“卖牛肉”“卖牛肉食品”转变,实现增加值、附加值的“双跃升”,继续向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迈进。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 连振)
[责任编辑: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