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时评

三中全会后,重庆这个领域动作频频

时间:2024-08-24 文章来源:七一网 作者:佚名

  发力科技创新,重庆又有新动作。

  8月19日,重庆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市委书记袁家军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推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现新突破。

  联系到本月初,新组建的重庆市委科技委首次亮相,便明确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加快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使命任务。

  不仅如此,重庆市委主要领导还多次调研科技创新工作,研究部署加大力度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与此同时,吉利汽车集团、旷视科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企业与高校纷纷入渝,在科技创新上加码合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闭幕以来的一个月时间里,重庆在科技创新领域动作频频,精心布局、务实行动,全面提升自身在国家创新版图中的地位。

  

  ▲8月19日下午,重庆市科技创新大会召开。记者 苏思 摄/视觉重庆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当前,重庆正在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分重视科技创新。事实上,重庆的重视,不仅体现在态度上,还可以在一系列务实的创新行动中得到印证。

  “坚持创新制胜、人才引领、改革突破协同发力,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迭代重塑市域科技创新体系”;

  “积极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持续完善‘416’科技创新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要优化创新服务体系,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深化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强化国企、民企作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企业要进一步聚焦主业、大胆创新、做大做强,突破更多‘卡脖子’技术”;

  …………

  三中全会结束后,重庆在多个会议、多个场合点名“科技创新”,释放出狠抓科技创新的强烈信号。

  与此同时,重庆在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合作上,亦是利好不断,巴渝大地处处涌动着创新创造的澎湃活力。

  7月23日,重庆两江新区与吉利汽车集团、旷视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三方将依托重庆制造业基础和产业优势,结合旷视科技在人工智能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吉利汽车整车研发、制造优势,共同建设AI智行开放平台,构建“AI+车+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模式,打造新质生产力标杆项目。

  7月25日,重庆市政府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校市双方将共建一批联合实验室等高水平研发平台,产出一批国家级、省部级优质成果,落地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培养一批科研领军人才,形成一流创新团队,成为支撑重庆产业发展与北航“双一流”建设的强动力源……

  值得一提的是,近来,一大批行业大咖密集来渝,共话科技创新,共谋未来发展。

  比如,8月19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一行来渝深化合作;8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大响、焦宗夏和中国科学院院士闫楚良出席在重庆举行的2024中国航空科普大会;8月9日,创新工场董事长兼零一万物首席执行官李开复一行来渝深化合作。

  

  ▲在重庆脑与智能科学中心,科研人员在分析实验数据。记者 谢智强 摄/视觉重庆

  

  重庆为何频频聚焦科技创新?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渝视察,要求重庆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此大背景下,重庆在科技创新领域动作频频也就不难理解了。

  更进一步说,要整体把握重庆力推科技创新的深意,还需要从多个维度观察。

  看时代趋势。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社会的每一步发展、每一点进步,都饱含着科技的贡献,都体现着科技的力量。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看中央要求。三中全会在部署“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中,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看发展需要。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023年,重庆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75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45%,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居全国第8位、保持西部第1位。然而,重庆研发投入强度仍低于全国2.64%的平均水平,创新依然是制约重庆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之一。

  看群众期待。科技改变生活。不管是出行驾驶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还是日常炒菜用的菜籽油,抑或是穿在身上应用了新材料的衣服,创造高品质生活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助力。

  看社会治理。在城市中,人口、交通、金融、服务和信息等要素广泛聚集并高速流动,治理场景日益复杂。只有依托人工智能、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才能加快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实现高效能治理。

  概而言之,重庆始终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焦科技创新既是题中之义,又是必然选择。

  

  ▲长安汽车两江工厂二厂区焊接车间,机械臂正在精准焊接。记者 郑宇 摄/视觉重庆

  

  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成为发展“最大增量”,核心在于落地。

  重庆具有产业基础好、城市承载力强、要素成本低、科技创新的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要在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创新策源地、高能聚合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枢纽、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等实现重大突破,打造更多“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的科技创新标志性成果,接下来的关键是要不断细化“颗粒度”,推动科技创新各项任务落实见效。

  牵住产业创新“牛鼻子”,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在科技创新上,重庆与其他地区最大的不同,就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这是重庆的特色之处,也是重庆的优势所在。

  重庆是制造重镇,目前正在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产业体系,纵深推进“416”科技创新布局和“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衔接联动,打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通道,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持续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充分释放创新创造潜力。从我国科技创新版图看,北有北京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南有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东有上海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而西部迫切需要成渝地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意味着,重庆的创新创造具有巨大的潜力。

  要深入实施一流创新生态培育优化行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融通创新;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最大限度释放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深化拓展创新开放,积极打造成渝创新联合体,建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大力引育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科技创新本质上是人才的创新,是智力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要纵深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体制机制,做好全周期全要素科技创新和人才服务,加快建设西部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一方面,要做好“引才”,按照“缺什么、引什么”思路,迭代升级人才引进方式,吸引各类优秀人才集聚重庆。另一方面,要做好“育才”,让引进的人才留得住、能发展,同时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培育更多的本地人才,推动全市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结构持续优化。

  科技赋能,创新制胜。全市上下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创新的力量把重庆的比较优势、后发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56938.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