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傣族章哈剧《乌莎巴罗》选段(建议在WIFI下观看)
重磅来袭
《金色时光》杂志
开设“经典剧目”栏目
每月一部剧
部部是经典
本月为您带来
傣族章哈剧《乌莎巴罗》
《乌莎巴罗》剧照
剧场内座无虚席,绚丽的灯光下,婉转动听的曲调撩拨心弦。演员们全情投入,雨林中万物生长,传唱着爱情传奇——傣族五大叙事长诗之首的《乌莎巴罗》以生动鲜活的形式被首次搬上舞台。该剧在半遮面坐唱的传统基础上,探索创新傣族章哈剧的表现形式。
《乌莎巴罗》剧照
耗时五年改编长诗
今年5月17日晚,云南艺术基金2022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傣族章哈剧《乌莎巴罗》在昆明剧院首演。跌宕起伏的剧情和精彩绝伦的演出,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该剧由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出品,取材自傣族五大叙事长诗之首、被誉为“第一诗王”的《乌莎巴罗》。这首创作于北宋年间的英雄史诗,是目前已知的傣族诗歌中篇制最长的叙事诗,在诗艺技巧上完美体现傣族诗歌的艺术特征,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
西双版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创作室主任、《乌莎巴罗》编剧张冉认为,在傣族文化中,长诗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许多诗作已成功登上艺术舞台。然而,在傣族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乌莎巴罗》,却始终未被改编。
“《乌莎巴罗》的突出地位,不仅在于其长度达到惊人的10万行,更在于其内容的广度。该诗涵盖了傣族的历史、风俗等方面,展现出傣族文化的丰富内涵,这或许是它未能被改编成艺术作品的原因之一。”据张冉透露,确定要将《乌莎巴罗》搬上舞台后,自己在兴奋的同时也感到压力倍增。“这部剧搬上舞台花了大约5年时间,其中3年多时间集中在资料收集上。原著中有许多傣族的传说和寓言,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部分内容,我只能通过阅读上百部傣族长诗和传说,努力打破这层障碍。”
《乌莎巴罗》剧照
创新章哈剧呈现形式
在傣语中,“章哈”指傣族歌手,章哈剧是傣族民间流行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其内容以说唱故事和祈福为主,蕴含长诗、舞蹈、音乐等文化元素。2006年,傣族章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傣族章哈剧已有70多年的剧种发展史,其传统表演形式以坐唱为主。但受外来剧种影响,戏剧形态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这导致在筹备之初,主创团队对章哈剧的具体舞台艺术形式缺乏明确的概念。”在张冉看来,若能创作出一部代表性剧目,将有助于推动章哈剧向更加成熟和完整的艺术形式转变,确立其独特的表演风格。
张冉深知,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仅靠传统的坐唱形式远远不够。为此,主创团队大胆尝试唱演分离的舞台艺术形式,以期营造出一种全新的舞台体验。
该剧公演后,这一尝试不仅得到观众的热烈反响,也获得了当地文化部门、戏剧行业等专家的认可。“在创作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毛小雨的大力支持。毛教授在东南亚戏剧研究方面的深厚学养,帮助我们深入挖掘傣族文化艺术传统,最终确立了唱演分离的舞台艺术形式,为章哈剧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导演曹平则精准把握了唱演分离的艺术表现形式的平衡点,让该剧得以完美呈现。”张冉说。
《乌莎巴罗》剧照
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经过在昆明、普洱、景洪等地“试水”,《乌莎巴罗》一票难求,古老戏剧焕发新魅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傣族章哈剧《乌莎巴罗》学术顾问毛小雨表示,该剧内容丰富、形式新颖,讲述了一个爱与和平的故事,具有恒久的魅力。假以时日,经过反复打磨,一定会成为少数民族戏剧中一部代表性作品。
国家一级编剧、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院长、傣族章哈剧《乌莎巴罗》艺术指导杨军指出,《乌莎巴罗》作为历史悠久的叙事长诗,对南亚东南亚的观众来说并不陌生。未来,该剧完全可以走出国门,成为文化交流的纽带。
值得一提的是,章哈剧蕴含的傣族长诗、舞蹈、音乐等文化元素,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文化关联。张冉表示,除了在省内推广外,未来还会争取将该剧推广到北京等城市,甚至周边国家。“《乌莎巴罗》在东南亚地区有相似的故事,即便语言不通,也不影响当地观众欣赏。我们希望章哈剧能够发挥桥梁作用,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张冉说。
本刊记者 欧阳小抒/文西双版纳州民族文化工作团供图
《乌莎巴罗》剧照
剧情简介:勐迦湿王国公主乌莎和勐邦果王国王子巴罗一见钟情。为保护遭误会的巴罗,乌莎被父王误杀。巴罗为使百姓不再遭受战争带来的流离失所,怀抱乌莎自尽。二人真诚的爱情感动了神灵,在他们倒下的地方幻化出金鹿。从此,101个部落停止纷争,雨林重现盎然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