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文化

六安市:三项举措提升党员教育工作质效

时间:2024-08-13 文章来源:安徽先锋网 作者:佚名

  6385810462413107123270726副本.jpg

  专稿:近年来,六安市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结果导向,聚焦党员教育平台单一、党员教育资源不丰富、党员教育质效不明显等问题,通过创新载体、丰富资源、强化保障等措施,有效推动党员教育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创新载体,打造灵活多样党员教育平台。针对党员教育平台单一、党员群众学习不经常等问题,坚持创新驱动,积极构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的党员教育新矩阵。全面推广“一站双机”站点,依托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全市1973个村(社区)推进“一站双机”建设。通过增设分屏、信号分流等手段,在党员活动室和为民服务大厅分别安装电视机,打造随到随学、按需点学和群众自学的实用载体。创新开展“远教伴我行”,依托市政公交车和公交站台显示屏等已有资源,打造远程教育“流动站点”,定期筛选推送优秀党员教育电视片,搭建党员群众乘车收看便捷平台。目前,已建成公交车站点1146个,服务党员群众达12.6万余人次。探索构建“基地+大屏”模式,依托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建设示范基地,在村级文化广场、社区议事广场等场所设立“远教大屏”,创新开展“远教直播大讲堂”系列活动,真正把农技培训搬进“田间地头”,把党员教育资源送往“群众身边”,推动党员教育由“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目前共布设远教大屏176个,打造远教学用示范基地157个,累计开展技术培训60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7万余人次。

  

  精准供给,开发丰富实用党员教育资源。紧扣党员教育工作宣传教育服务作用,突出党性教育、突出党员需求,不断提高资源开发针对性,增强党员教育的吸引力。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结合六安红色资源禀赋特有优势,制作推出《红色文物“讲故事”》《大别山精神礼赞》等90余部红色题材党员教育片,引导广大党员群众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定理想信念。聚焦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急难险重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将镜头对准身边人身边事,挖掘“平凡小事”中的“家国情怀”,不断增强党员教育资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以“全国模范法官”魏晶晶同志为原型创作的微电影《永不缺席》,以党的二十大代表、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驻村第一书记余静同志为原型创作的电视片《转身》。精准对接基层学用需求,整合多方资源,先后组织摄制案例片《岭上开满映山红》、乡村纪实片《龙虾书记》等,在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服务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强化保障,提升学用相长党员教育实效。强化过程管理,将党员教育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通过月调度、季研判、年通报,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为提升党员教育质效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建立县区积分管理机制,在全市开展党员教育工作积分制管理,按照“一地一表、量化积分、动态管理”原则,将党员教育工作纳入积分范畴,建立“周提醒、月调度、季通报、年考评”工作机制,定期分析研判、点评排名,目前共印发通报13期。建立基层“星级”站点评选机制。围绕保障机制、学用活动等方面,将乡镇(街道)站点“部署推动电教远教进组织生活、规范落实党员教育节目‘周推荐’”等41项党员教育工作具体任务作为评选标准,从好到差确定四个等次星级站点,定期评估、动态管理,培育和打造一批党员教育工作示范典型,实现以点带面、互促共进的生动局面。持续推动党员远程教育站点集中学习与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的组织生活深度融合,组织党员志愿者进农村、进社区、进课堂,开展政策宣传、便民助民、文明劝导、平安创建等志愿服务,把党员和群众从观众变成活动主体,切实提升学用实效。


原文链接:https://www.ahxf.gov.cn/Home/Content/1167116?ClassId=6172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