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年来最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贡献7成——
北京产业新动能乘势而上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5倍,小米、理想汽车成新名片;人形机器人“天工”孕育几个月,便像人一样跑起来;全国获批进入临床二、三期的干细胞药物过半集中在北京……
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创6年来最高。数字背后,是北京大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持续在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等领域发力,产业经济呈现工业靓、服务业稳、新动能乘势而上的良好态势。
未来产业
科技创新牵引产业拔节生长
太空中,8颗来自北京的卫星,组成了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星座。这张5G试验网络如同一张小蜘蛛网,实现连续超30分钟的宽带通信。“在陆地、海洋,甚至空中,小蜘蛛网都能提供稳定的5G信号。”参与编织这张网的银河航天公司星座通信系统架构师林广荣解释。
位于海淀区的方舟实验室里,新一代通信卫星也将揭开神秘面纱。银河航天对外合作总经理邢一春透露,正在研制的通信卫星可直接与手机相连。即使手机没有地面网络覆盖,也能拨打电话、上网。上半年,这座实验室里的团队已经针对大面积、复杂二维展开翼阵阵面,研发了气浮重力卸载系统,开展了零重力展开功能试验,具备了进一步开展飞行产品研制的基础。
我国商业航天市场潜力巨大,将成为万亿级新兴产业。商业航天还带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等高精尖产业发展。“我们的供应链伙伴已经从2018年的100多家增长到如今的超1000家。”邢一春说,供应链涵盖精密加工、铸造、电子集成、能源等领域,助力商业航天生态加速培育,未来将共同推进综合创新体系。
得益于提前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正在拔节生长,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细胞再生与通用医学、商业航天等均在国内领先,产业链条布局完整。
科技创新牵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乘势而上。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增速创6年来新高。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披露,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超四成和七成。
转型升级
“北京智造”“北京服务”强强联合
昌平清华科学城核心区,清华大学14个全国重点实验室集聚,重点探索“研发服务—转化落地—示范应用”模式;亦庄新城两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覆盖研发、测试等环节的公共服务平台搭建起来,重点探索以高端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延伸、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模式;海淀上地区域暨北部组团科创园区,北京强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融合起来,加速转化……
这些产业园区正将北京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优势联合起来,互相借力,融合发展。近年来,本市两业融合进入提速发展阶段,充分体现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趋势。相关负责人说,北京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服务业融合等8个两业融合发展重点方向,已形成了6个园区、40家企业的两业融合试点示范体系,还储备了18个两业融合示范园区项目。清华国重基地两业融合示范园区已全面开建,一期预计年底投用。
除了融合化转型,产业也加速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上半年,本市新启动了城市副中心台湖图书城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等8个低效空间改造升级,释放高品质的产业空间资源,也形成了西城区金科新区等一批产业集聚发展区域。刚刚获批的望京大厦低效楼宇改造项目,将成为中关村朝阳园及数字经济创新产业走廊的重要承载主体。此外,海淀金隅工研生物医药等一批产业类城市更新项目力争下半年开工。
创新突破
“人工智能+”助千行百业跃升
看似普通的路口,却凭借着灯杆上悬挂的小基站,“感知”车流量,再计算、传递给汽车,让汽车自己“看”清前方的路。
一台基站的感知时间精度为4.4毫秒,感知时延41.57毫秒。“不管是行人、汽车,还是复杂路况下的其他移动物体,它都能瞬间完成感知和数据同步。”在北京成长起来的蘑菇车联公司研发的AI数字道路基站及边缘感知系统,正让北京的多个路口变“聪明”。该公司CTO郭杏荣解释,这个基站运用多模态感知大模型,对路口车流量和行人流量等数据实时监测分析,可自动调整信号灯时长,优化交通流量分配。
前不久,北京入选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车路云一体化”集聪明的车、智慧的路、强大的云于一体,三端数据相互补充和验证,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让智能网联汽车运行更安全、更顺畅。郭杏荣说,这不仅能实时获取整个道路网络的精确路况,还能有更丰富的数据维度和视角,特别是对特殊天气等条件下的数据掌握更具优势。如今,这款在北京实现技术突破的AI基站,已经在上海、深圳、湖北等多地投入运行。
北京正对标世界前沿,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引领发展。上半年,AI成果丰硕:智源研究院发布全球首个低碳单体稠密万亿语言模型;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发布“天工”机器人;抖音豆包、百度文心一言成为月活用户千万的明星产品……
“北京将以算力、数据和场景应用为抓手,全力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相关负责人说,本市将加快推动单一大规模算力集群建设,有效支撑先进大模型研发;开展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加快推动高质量数据集汇聚,打造国家数据要素配置枢纽;赋能科学研究、医疗健康等重点领域,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专家点评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速成果转化
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所所长 冯丹
北京产业新动能乘势而上,得益于科技创新牵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但需注意的是,北京在科技和产业联动过程中仍存挑战,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有待完善,贯穿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从1到100”链条还不畅通,创新链和产业链需要精准对接。
为此,北京应该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管理等改革试点,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推动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引导支持京津冀创新主体共建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打造“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