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推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系列谈”,畅谈学习体会、交流思路举措。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人到半山,唯勇者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深入分析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科学谋划了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唯有矢志不渝扛起全面深化改革这面大旗,才能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奋勇前进。面对改革大潮,党员干部要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定改革信念,树牢改革意识,掌握改革方法,淬炼改革本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展现新作为。
改革需要担当作为,党员干部要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要深刻认识党中央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对党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深入学习,融会贯通。更加彻底地解放思想,把工作做在先、干在前,在大局大势中把握机遇,在顶层设计框架内结合实际,让抓落实的思路更宽阔,让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元,以创造性落实开拓事业发展新境界。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聚焦深层次的矛盾、问题,深挖体制机制障碍,构建更加系统、更加科学、更加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各项制度间的联动和集成,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和定型,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把制度的高效运行转化为治理的优势,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要聚焦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扛牢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找准定位、积极作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健全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流动的机制,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竞争力、创新力、创造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党员干部既要有干事之心,更要有成事之能,要强化学习历练,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能力本领。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深刻领会“六个必然要求”“七个聚焦”“六个坚持”所体现的科学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凝聚思想认同,持续激发内生动力。全面提升履职能力,在培育专业精神、增强专业能力上下真功夫、苦功夫,围绕改革重点任务,分领域、分层次开展学习,提升工作本领。在实践锻炼中淬炼过硬作风,强化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作风,扑下身子、撸起袖子,以抓铁有痕的干劲和决战决胜的信念啃硬骨头、涉深水区。强化事不避难、亲力亲为的作风,当好“工地干部、地头干部、车间干部、楼宇干部”,到产业一线赛担当、助企一线比作风、招商一线拼实干、金融一线强本领,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干”的本事、砥砺“干”的担当。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改革任务能否顺利推进、落地生根,很重要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要坚持人民至上,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制度,经常深入基层一线,从群众关注的焦点、百姓生活的难点中寻找改革切入点,多推出一些民生所急、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掌握科学的改革方法。注重系统集成,坚持以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谋划推进,防止和克服各行其是、相互掣肘的现象。改革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改革任务按时保质完成。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要坚持底线思维,研判分析改革发展形势要注意把握政治因素,筹划推动改革发展工作要注意落实政治要求,处理解决改革发展问题要注意防范政治风险。既要有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斗志,又要有坚守改革底线的政治鉴别力和战略定力,将改革进行到底与坚守改革底线有机统一起来,推动改革行稳致远。
(张卫国 作者系山东省曲阜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