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人才

临翔区:“1431”模式提升就地就近就业组织化程度

时间:2024-07-23 文章来源: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今年以来,临沧市临翔区把解决好就地就近就业问题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区、乡、村三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区级统管、四方联动、村级提升的“1431”模式,全链条提升就地就近就业组织化程度,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多元化农民增收。

  建强“一个中心”,强化就业资源合理配置。坚持把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工作摆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成立由区委领导任组长,农业、人社、发改、工信、商务、科技等20个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区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全面加强对全区就地就近就业工作的宏观指导和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滇西师范科技学院、市区相关单位联合举办“就近就地务工暨本地企业用工专场招聘会”,增强了对就业的拉动能力。

  强化“四方联动”,促进就业岗位精准匹配。统筹建设以“区零工市场+乡镇+村(社区)+用工企业”为支撑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区零工市场广泛收集辖区用工企业、产业基地、建筑工地、家政餐饮等行业求职信息2365人、岗位信息2840条,促进灵活就业达1498人次;115个乡、村两级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点)协调乡、村、企三方劳动关系,动态梳理690家省内外用工企业岗位需求2万余个、群众就业需求3650个,形成工作台账,开展供需分析,协同解决企业用工、群众就业难点问题。

  坚持“三个同步”,提升就业服务整体质效。技能培训与就地转移就业同步。建立“培训+就业”区零工市场,招投标到村(社区)开展技能培训48个班次2012人次,每期技能培训结束当天开展“培训+就业”招聘会,促进就业1860人。临时务工与特殊人群就业同步。建立“培训+订单”忙畔街道零工驿站,打造“社区加工车间”2个,设立多个“家庭工厂”,以“党组织+合作社+绣娘”方式承接刺绣订单帮带“宝妈”、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就业。季节务工与劳务品牌打造同步。建立“培训+季节务工”蚂蚁堆乡、邦东乡零工驿站,收集发布各村春茶采摘等季节性“用工荒”信息,让零散人员组团实现就近灵活就业,巩固“临沧茶师”省级劳务品牌,通过茶企、初制所、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吸纳从事茶树种植、茶叶加工、销售等人数达18万人,实现劳务经济收入12亿元。

  拉紧“一个链条”,激发稳就业促增收活力。探索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村级劳务合作社、集体经济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公司与乡、村两级签订劳务合作协议,村(社区)党组织采集登记劳动力技能、年龄、身体素质等信息,按照企业需求有组织地输送,按比例获取报酬,脱贫劳动力稳岗3个月以上的,按规定获取劳务服务费,同步纳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管理,着力提高村组干部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劳动力务工从“零工”向“长工”转变。

  周露 杨娟(临翔区委组织部)


原文链接:https://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7/19/452634.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