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时评

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 到底是什么样的?

时间:2024-07-23 文章来源:七一网 作者:佚名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简称: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将科学谋划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人民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人民铸就历史伟业,是我们党攻坚克难、赢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党初心使命的集中体现。

  那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到底是什么样的?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伟大实践,给了我们一个个具体、可感的答案。

  从出发点来看,是以人民利益为价值导向的改革。在社会改革中,人民对于利益的感知,最直观的维度是眼前实际问题的解决,最深刻的维度则是社会发展的全方位提升。针对第一方面,要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例如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基本医保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直接解决数量庞大的流动人口等群体“看病难”的现实问题;聚焦第二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民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发展乡镇企业、取消农业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兴办经济特区到设立自由贸易区;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取得显著成就,使社会发生了全方位的巨变,成为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的生动书写。

  从过程来看,是把人民当做最大动力源的改革。四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而我们党也始终把人民当做改革的最大动力源。20世纪80年代初,源于农民自发创造后被中央提升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到1984年基本解决困扰多年的温饱问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一大批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喷涌而出,为中国的科技创新、社会就业等方面作出重要贡献;近年来,中国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持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作为桥梁,并通过媒体等多渠道听取各方意见建议,从“十四五”规划到二十大报告,以及各领域的重要新规文件……每一份党和国家的重要决议决定,每一项行之有效的政策法规,无不凝聚着人民群众的重要智慧。改革的实践中,人民群众迸发出无限的激情和活力,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也为改革的正确思想与政策制定贡献了丰富的精神资源。

  从结果来看,是人民自身发生的深刻变化。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从外在面貌看,40多年来人均GDP增长190倍,7.7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中国人的物质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变;从内在看,通过教育领域的持续改革,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7%提升到60.2%,“文明其精神”成为了现实,“我是党员我先上”的逆行出征,“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今天的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而乡村赛事一个接一个打响,非遗项目受到年轻人追捧,文化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也变得空前丰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以及“国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自己命运的主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今天,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口。让我们期待二十届三中全会为改革开放注入新的动力,让制度改革与人民创造同向发力,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不断为改革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如众人划桨开大船,让中国这艘巨轮扬帆远航。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54913.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