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人才

陆良县:激活“红色细胞”为基层治理蓄力赋能

时间:2024-07-16 文章来源: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近年来,陆良县马街镇薛官堡社区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战略方针,将爨文化融入基层治理,持续深化抓党建强保障、抓产业促发展、抓治理促和谐,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抓牢核心夯实“红色根基”。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班子聚合力。培养选拔大学生进村“两委”,为村党总支注入新活力。以“名书记”工作室创建为抓手,帮带培养后备干部或后进村干部4人,为村干部队伍建设续航添能。强阵地筑堡垒。聚焦党建引领、为民服务等功能定位,拓展党群服务中心功能阵地,依托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成立“朱大姐调解工作室”,为村民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咨询、宣传、调解等服务。积极筹措资金150余万元,建设近14000平方米的薛官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爨文化广场,为党员群众提供娱乐、交流、运动的活动场地。强机制优服务。优化网格设置,选聘60名网格员,积极探索建立网格管理“以件定补”的激励机制,推行上报一件纠纷隐患补助10元,化解一件再补助10元的模式,提高网格员工作积极性。今年来,网格员共上报纠纷隐患65起,化解矛盾纠纷32起。

  “三治融合”激发“红色活力”。薛官堡社区不断推进自治、法治、德治并举,全面做好“三治”融合文章,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修订村规民约,增强“自治”能力。坚持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作用,采取“支部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通过村民“提”、两委“议”、村民“评”,修订完善方便记忆的“三字歌”《村规民约》。培育文明乡风,弘扬“德治”教化。依托爨龙颜碑大力弘扬爨文化,开展教子有方、邻里和睦、敬老孝老等最美家庭评选活动,评选表彰最美家庭32户,最美庭院10户,最美公益户4户,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摒弃陋习,培育文明乡风。强化普法宣传,推进“法治”建设。以“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为契机,组织党员、网格员全方位多形式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及时排查、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引导全体村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带动全村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整合资源厚植“红色文旅”。薛官堡社区党总支充分挖掘爨文化内涵,积极探索爨文化融入基层治理新路径,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建立“支部带动、党员先动、党群联动”工作机制,大力推行“三先”模式,以爨龙颜碑为圆心,组织发动村民主动参与对街道两边房屋风貌和店面招牌样式统一改造,拆除清理沿路残垣断壁28处、沿路占道建筑台阶13户、清理沿路“三堆六乱”35处,绿化美化路容路貌2000余米,全面改善人居环境,注重因地制宜,凸显爨文化特色,打造了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新图景。

  抱团发展助推“红色经济”。积极探索“公司+支部+合作社+农户”农业种植合作模式,通过党员会、群众会商议决定,把农户分散经营的3000亩山地和2600亩旱地统一流转到村集体,采取“反租倒包”的形式让大户经营,发展规模经济,实现了群众增收、集体经济壮大双盈利。引进云南逸蔬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立“村企联建、权责明确、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产业利益联结机制,以集体资源资产入股合作建设3100亩露天蔬菜基地,并按10%且保底80万进行分红,每年为群众增加地租收入476.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增加80至140余万元。试点推行“三变”改革,对全村村民进行股权量化,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推动农业产业、乡村旅游、劳务经济规模化发展,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陆良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专班、马街镇供稿)

  


原文链接:https://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7/15/45204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