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近期,重庆暴雨频发,进入防汛期。然而,正值盛夏农事大忙时节,是牵涉全年农业收成的关键阶段。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高度重视受灾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市委、市政府近期工作部署,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部署,结合院实际抓好贯彻落实,聚焦重点难点体系化抓好防汛救灾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面落实防汛救灾措施,要及时分析研判洪涝灾害形势及对农作物产量、品质、增收的影响,为全市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贡献农科智慧、提供农科方案。
院党委书记文明维同志组织科技人员制定工作方案,水稻、玉米、蔬菜等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开展防汛抗旱调研与技术服务,分析研判旱涝灾害形势及对农作物产量、品质、增收的影响,为市领导、市级部门、区县提供防灾减灾对策建议,为全市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贡献农科智慧、提供农科方案。
水稻虽然长在水里,但雨势过大,田间积水太深,水稻也“遭不住”。不久前,长寿区部分地势较低的村镇就发生内涝,导致农作物受损。接到求助信息,市农科院产业处副处长刘吉振立即带队,组织水稻专家樊仕勇等科技人员赶赴长寿区云台镇,现场查看水稻受灾情况,指导灾后水稻田间管理。
“要第一时间抢排积水,使水稻植株尽快露出水面。水退后还要及时泼水洗净稻叶,恢复稻叶光合作用。”樊仕勇还提醒农户,当前的重点是预防暴雨后出现的水稻病虫害。天晴后,及时预防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发生,同时加强虫害监测,及时用药。
近期是水稻抽穗扬花的关键期,暴雨停歇后,市农科院水稻专家姚雄也带领科技人员深入长寿、丰都、涪陵、潼南等地,查看强降雨对当地水稻生产的影响,并根据各地具体受灾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生产指导。
当前,重庆中、低海拔地区的玉米正处于抽雄—灌浆期,中高海拔地区的玉米则处于拔节期,而暴雨大风极易导致玉米植株倒伏,影响生长。市农科院玉米专家团队先后赶赴南川和潼南,指导当地农户第一时间清沟排水,促进玉米根系和植株恢复生长,防止因积水造成早衰、死苗等。
“部分低海拔地区的玉米出现倒伏,轻微的一般不需干预,等植株自然生长直立,根倒、茎倒严重的,需要及时人工扶直,并在根部培土。”专家还根据不同地块的受灾情况,提出相应的灾害恢复生产措施,建议加强监测,特别是针对玉米细菌性病害、褐斑病、叶斑病等,做到早发现早防控。
在垫江县曹回镇,暴雨侵袭导致当地大豆作物遭受损害。对此,市农科院的豆类专家团队迅速行动,现场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以减轻损失。“春大豆已经到了结荚鼓粒的生长阶段,可以考虑进行催熟处理或提前收割,挽救产量。夏大豆根据受灾情况,可考虑补种、补苗或重新种植。”专家提醒,强降雨后大豆抵抗力减弱,还要警惕病虫害发生,特别是根腐病和疫病,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在潼南区新胜镇,暴雨导致当地种植的生姜受灾。得到消息后,市农科院蔬菜栽培创新团队迅速赶赴现场,提出疏通排水沟渠,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预防田间病虫害等灾后应急生产措施。
辣椒不耐旱,更不耐涝。暴雨若造成田间积水,极易使植株根系缺氧,造成落花落果。市农科院蔬菜专家坚守在涪陵、巴南等区县的多个蔬菜基地,指导农户挖排水沟,确保大雨、暴雨造成的田间积水能及时排出田外,同时整理植株,及时清除烂叶烂果。
不仅如此,市农科院专家团队还向受灾严重的种植户提供了灾后恢复生产急需的病虫害防治药剂和补种需要的蔬菜种子。为了指导更多农户加强灾后农业生产,市农科院的专家团队及时编写了《重庆蔬菜涝害应急技术措施》,并通过网络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发布,为灾后蔬菜应急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市农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6月以来,市农科院就组织专家团队下沉生产一线开展调研,分析受灾情况,评估受灾作物影响,以及可能对农民增收造成的影响,并根据不同灾害类型,提出针对性的抗灾减灾应急措施,组织科技人员到受灾区域开展实地指导,有效降低了洪涝灾害对我市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接下来,市农科院还将继续发挥自身科技优势,为农业防灾救灾提供技术支撑,编制技术指导方案,制作系列科普短视频,强化技术指导和服务,确保我市农业生产正常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