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动态

《党建研究》刊发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署名文章《创新内容形式方法 提高党员教育质效》

时间:2024-07-16 文章来源:七一网 作者:佚名

   

   

  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2024年第6期刊发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文章《创新内容形式方法 提高党员教育质效》。全文如下:

  创新内容形式方法 提高党员教育质效

  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根本性、经常性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员教育工作,强调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2019年5月,党中央印发《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把党员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党员教育的内容、方式、程序等作出规范,为做好新时代党员教育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近期,我们组成调研组,通过实地察看、座谈研讨、个别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深入了解党员教育探索实践情况,查找分析问题,研究提出加强和改进的对策建议。

  一、重庆市党员教育创新内容形式方法的探索实践

  重庆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关于党员教育的重要论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重庆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突出党员主体地位,树立“针对性决定有效性、吸引力决定生命力”理念,一体谋划构建内容生产、资源传输、学习培训、效果评价闭环,为党员提供及时学习、快速学习、乐意学习的优质资源和方式方法,推动党员教育质效整体性跃升。

  (一)以“中央厨房”创新内容资源供给。坚持“用户思维”,推动工作整合、力量融合、资源聚合,实现智能化分析、订单化生产、体系化供应党员教育优质资源。一是做好“市场调研”,每年围绕组织要求、岗位职责、党员需求,结合平台大数据学用分析报告,综合研判后确定针对性强的资源制播计划。二是强化“订单管理”,根据制播计划生成选题任务订单,统筹各地各单位分类创作,避免同一选题多头开发造成资源浪费。三是推行“协同生产”,注重大成集智,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专班,对拍摄脚本、方案等采取线上线下集体会诊、逐一过审。注重多跨协同,依托“中央厨房”在线编辑及素材资源,变“单打独斗”为“合力攻坚”,极大提高制作效率和质量。近年来,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开发“听讲话”系列微音频;围绕做合格党员,每年制作100部“身边榜样”系列微视频。四是优化“餐品配送”,基于大数据分析,对党员学习偏好、关注热点等进行精准画像,利用重庆党员教育“学习小站”、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及时推送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辅导资料、政策文件解读等内容,把要求党员必学和党员想学的内容结合起来,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实现资源“一键智达”。

  (二)以“模块教学”创新分级分类培训。以党员教育首要政治任务和7项基本任务构建“1+7”教学模块,编制培训办班操作规程和课程设计指引,为各地各单位组教施训提供参考,推动集中轮训有计划、分层次、高质量开展。一是做优市级示范培训,每年年初制定班次计划,建立“党的创新理论+党性教育+业务技能”模块培训,分领域举办示范班,调训基层党组织书记、镇街组织委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国企产业工人等骨干党员。同时,创新“走出去、请进来”,比如,培训川渝村党支部书记时,在线参观陕西咸阳市袁家村、四川凉山州建设村等,并与村党支部书记连线交流,拓展培训时空维度。创新培训效果转化,做实培训“后半篇文章”,比如,在培训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时,编制村级发展项目需求,组织开展项目路演,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招商引智。二是抓实区县和行业系统普遍培训,制定“市级课程+本级课程+现场教学+社会实践”施教模块,指导各区县和市级部门制定轮训计划,分期分批、分层分类开展党员轮训。荣昌区依托21个镇街党校、98个棠城研学点和168个“新风小院”教学点,全覆盖轮训党员。三是抓实基层党委兜底培训,构建“理论学习+交流讨论+技能培训+实践锻炼”培训模块,组织村(社区)党员参加不少于2天的冬训。针对在家党员,通过“万名党员进党校”等分期分批组织集中培训;针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党员,成立1.2万个“送学小组”送学上门;针对外出流动党员,组织线上参训,让党员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

  (三)以“订单讲习”创新党课教学形式。将党课需求转为“订单”,通过“派单点单”开讲,注重用身边党员讲身边事,不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是党组织书记带头“示范讲”,开设“党课开讲啦·书记讲坛”,分领域邀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改革先锋、党的二十大代表等本地先进典型作为主讲人,录制播出示范党课30期,带动全市9万名基层党组织书记全员讲党课。二是集思广益“众筹讲”,尊重基层首创,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积极性,实现党课增量提质。江津区开通“党课众筹”微信公众号,围绕党的创新理论等内容,征集原创党课1100余讲,选聘70余名专家学者、百姓名嘴等担任“智囊团”集中打磨,凸显党课的政治性、生动性和多样性,深受党员喜爱。三是一线教学“现场讲”,把课堂搬到红色基地、车间厂矿、工作一线,党组织书记边讲边教边示范、党员边听边学边实践。市委直属机关工委每年举办优秀党课现场评选展示活动,带动市直机关讲党课1.3万余场。黔江区、江北区开展“微型党课”宣讲,组织撰写讲稿2.2万余篇,到基层讲授党课4300余场。四是提味增鲜“交叉讲”,组织跨区域、跨支部讲党课,既“考”了党支部书记,又“浓”了党课鲜度,还“育”了党员干部。荣昌区在“交叉讲”基础上,建立“1+6”党课评价体系,每年评出“十佳党课”,为基层提供参考。五是聚力联动“共同讲”,围绕“川渝共上一堂党课”,组织100名川渝党课教师深入基层调研,先当“学生”再当“老师”,用群众语言和身边案例讲好讲活党课。围绕乡村振兴、红岩精神等主题,联合打造精品党课10堂,开展观摩交流并同步直播,17万名党员在线参学。

  (四)以“沉浸互动”创新远程教育场景。充分运用新兴技术,迭代升级远程教育,突出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式、自主式学训。一是开设红岩大课堂,打破“播什么看什么”、“点什么学什么”,开展“与专家面对面、问题迎刃而解”互动教学,基层党组织通过“学习小站”,与主讲人实时联线,答疑解惑。坚持把高清转播车开到田间地头、社区院落等党员家门口,向党员推送“热气腾腾”的教学资源。二是办好党员“开放大学”,在重庆党员教育数字电视平台、红岩网及微信公众号开通在线培训,改变过去吃“大锅饭”的单一模式,基层党组织可根据不同群体特点和不同领域需求,创建在线培训班。参照“慕课”等开放式教学,将课程体系化、短视频化处理,采取“必学+选学”,提升理论学习效果。三是探索建立VR学习站点,利用5G技术优势和VR沉浸式、交互性特点,打造“虚拟+现实”红色教育基地和“全息影像”场景。红岩文化中心依托红岩村等红色资源,建立党性教育VR展馆,让党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传承红岩精神。北碚区建成政治生活体验馆、设立AR宣誓墙、沉浸式党课课堂,党员戴上VR眼镜,即可穿越时空与历史相会。

  (五)以“数智赋能”创新效果闭环评价。着眼于让党员教育有力度、有温度,强化全周期、全流程、全要素管理,建立大数据驾驶舱,自动归集各类量化数据,实现效果评价“一目了然”。一是数据“一键抓取”,打通市直机关党建、干部网络学院等市级平台,形成全市党员教育“一张网”,自动汇总学习记录、学时数据等,为党员生成学训报告,为各级党组织提供分析报告。二是进度“一屏掌控”,对党组织开展率、党员参训率、学时达标率等核心指标在线监测、统计分析、实时调度、督促推进。比如,党员冬训期间通过在线调度通报、补学补训等,实现应训尽训。三是考核“一贯到底”,制定市级部门、区县、乡镇、村抓党员教育工作重点任务清单,系统按时序自动抓取业务数据,完成情况纳入党建工作年度考核。同时,将党员教育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推动党员教育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二、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综合各省区市情况,提高党员教育质效还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比如,有些组织领导机构职能分散、时松时紧、基础保障薄弱等,不同程度存在教学内容缺少统一规划,针对性不强、精准度不高,教育培训方式单一、方法不优等问题。时代在变化、实践在发展,党员教育也要因势而动、因时而变。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和能效,必须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必须善于谋划、强于推动、精于落实。

  一是方法为先,守正创新,让有深度的教育“有热度”。党员教育是“在人的头脑里搞建设”,既有高度更有深度,内容、方式、方法是影响其教育实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建议:一方面,坚持运用好行之有效的方法,并创新配置多种教学方法的比例,破除路径依赖,尤其是要加大案例式、互动式、观摩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的应用力度,把培训课堂搬到党建阵地、产业园地、示范基地,多用“能圈粉”的好点子,多讲能听懂的大白话,既有党味、又有趣味,既接地气、又聚人气,既有“精彩一课”、更有“精彩一刻”。让精彩的党员教育,持续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主动参与、笃学践行的责任感和热情度。另一方面,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积极探索完善党员教育工作考核和效果评价机制,一手抓教育培训,一手抓监督管理,形成工作闭环,将落实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单位和个人绩效考核、述职评议等工作范畴,确保走深走实、常态长效,在责任可量化、进度可衡量、质效可考评中,增强党员教育工作的硬性约束力和深层推动力。

  二是内容为王,双向奔赴,让有需求的渴望“有满足”。党员教育的内容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是党员教育工作目的和任务的具体化。调研发现,在培训内容上,基层党员对形势政策解读、新技术新技能等内容需求较大;在培训形式上,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认为实践锻炼更好,“两新”组织党员更多选择自学、创新开展组织生活,村(社区)党员更偏向于集中培训,自由职业党员更青睐自学。因此,我们建议:一方面,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坚持从实际出发,完善需求调研制度,持续跟踪党员学习痕迹和轨迹,利用问卷调查、走访调研、大数据分析等方式,精准掌握党员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社会身份、能力倾向和兴趣爱好等个性特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讲什么”原则,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理念,紧扣基层实际,有计划、分层次加大党员教育培训大纲、教材的编撰更新力度,强化基层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分类指导、按需施教,满足不同社会领域、不同党员群体“充电加油”的个性需求和学习期待。另一方面,兼顾共通性、差异化和区分度,把阵地建在家门口、课程设在党员心坎上,助推优质培训资源向基层延伸,将按需“配餐”的学习内容“热气腾腾”地送到党员面前,推动“需求侧”与“供给侧”有效匹配和无缝衔接,实现个人学习定制化、集中学习专题化、研讨交流多样化,在“滴灌”赋能、学以致用中提升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载体为要,“数智赋能”,让有意义的事情“有意思”。5G时代扑面而来,丰富党员教育载体、创新党员教育手段、开辟党员教育新阵地和新模式是新时代对党员教育数字化提出的新要求。调研发现,在线学习培训成为流动党员参加学习培训和普通党员补学补训、大规模集训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建议:一方面,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建设,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的同时,注重通过信息化方式拓展党员教育载体和阵地,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和数字化思维,探索推广党员教育“中央厨房”,以最快系统部署、最小资金投入、最佳实战效果、最大数据共享,推进党员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一体化建设,促进“课堂学”向“平台学”的智能延展。另一方面,持续提高党员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和质量,用好VR、AR等智能技术,放大资源的教育价值和传递活力,让党员教育的“大锅饭”变成指尖上的“点菜单”,构建“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开放式、立体化、全方位教育矩阵,线下“出彩”、线上“出圈”,努力实现教有意义、学有意思、干有意愿,在“数智赋能”、聚势前行中推动党员教育既得力、更得法,更具时代特色。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54806.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