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资讯

布局“未来”——我省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观察之三

时间:2024-07-09 文章来源:中共辽宁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盛夏时节,万物荣华。一项项创新成果和技术突破的好消息不断传来,如同这个季节一样“热辣滚烫”: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发的新型“人工树叶”,放入水中即能“呼吸”,实现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

  我国首款氢内燃机飞机原型机在沈阳法库顺利试飞。低空经济持续升温,有着雄厚航天根基的沈阳迎着风口蓄势起飞;

  电机与负载之间不需要传动轴,隔空就能驱动旋转。迈格钠磁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这种柔性连接,为未来汽车、高铁制动改变“硬摩擦”打开了想象空间。

  “未来”并不遥远。这些由前沿科技创新驱动、代表科技发展新趋势的未来产业技术,已悄然走进人们的视野,乃至生活。在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辽宁主题采访活动中,记者走进部分高科技企业、新型智造场景,切身感受未来技术所带来的震撼。

  可喜的是,辽宁近年来依托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以及科教创新优势,抢先机、谋新局,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明确未来产业的布局方向,并迎来了“星光闪耀”的景象。

  下好创新突破的“先手棋”

  在沈阳三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精心挑选的种子细胞,经过扩增培养、贴壁培养,不断表达含有益比奥基因的蛋白质。10升的细胞罐可表达出1000升的收获液,经纯化、制剂后,最终生成10万支用于治疗贫血的益比奥产品。

  作为国内成立较早的集研产销于一体的生物制药企业,三生制药已有40余种药物成功上市,主要产品特比澳和益比奥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均为第一。“我们占地70亩的工厂,年产值达到55亿元,这样高的‘亩产’在东北制造业中也不多见。”公司总经理助理袁杰说。

  曾经的未来产业,当下的新兴产业,三生制药阐释了站立技术创新“潮头”的丰厚价值所在。

  同样是创新,沈阳微控飞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前期的技术积累和不断迭代,掌握了全球领先的高速磁悬浮储能飞轮完整技术体系,开辟出电磁储能新赛道,成立短短5年即成长为辽宁首家制造业独角兽企业,业绩呈几何级数增长。

  走进沈阳微控的生产车间,飞轮高速旋转发出尖锐的鸣响,电子屏显示实时转速已达每分钟2.9万余转。“300公斤重的飞轮,在真空环境下极速旋转,我们就是通过控制转速变化来实现充放电,从而调节电网频率,达到提高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目的。”沈阳微控公司总裁李文东说。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的“终极能源”。发展氢能产业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不久前闭幕的2024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搭载了洺源科技(大连)有限公司新一代大功率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的客车惊艳亮相,让国内外嘉宾看到了大连氢能产业的发展。

  事实上,2022年我省即发布《辽宁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着力构建“一核、一城、五区”的氢能产业空间发展格局。而“一核”,即是大连氢能产业核心区。多年来,大连锚定打造国内氢能产业创新策源地,步履坚定:制氢方面已具备低成本工业副产氢大规模供给条件,拥有年5万吨以上车用氢气供给能力;加氢方面已建成6座加氢站,还有8座在建,位于全国第一梯队;应用方面,自主研制的首批60台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已实现稳定运营近3年。

  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在辽宁亦有深度布局和前瞻落子。

  未来机器人什么样?在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张进看来,那是具备智能交互的机器人,其将大量交叉融合以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结构仿生为代表的新技术。

  在新松人工智能研究院,已接入AI大模型的训练机器人,在自然语言的引导下,即能执行更为复杂的任务,甚至对行动细节进行实时修正,真正实现“手、眼、耳、脑”的高效协同。过去,人与机器人并不能直接交流,需要以程序语言为中介,而AI大模型实现了两者的自然语言交互。

  探索的脚步并未停止,新松机器人谋划着继续丰富“机器人+AI”的应用实践,将人工智能与各种品类的机器人深度结合,在更多行业、更多细分应用场景中培育未来的成长空间。

  下好“先手棋”,才能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占据主动”,于企业、产业如此,于一个区域同样如此。从研发无人驾驶船舶,到开发人形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从探索半导体碳基材料温控器件,到研制“海翼”号水下滑翔机……辽宁立足地方实际,坚持创新引领、前瞻布局,一批好苗子正在“破土”。

  融合优势资源“抢高地”

  做好未来产业布局,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重要选择,也是形成先发优势、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支撑。

  发展未来产业,对辽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我省明确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既要着力推进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又要前瞻性布局未来产业,在人工智能、元宇宙、柔性电子、氢能储能、细胞治疗、生物育种等方面,加快推动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

  布局未来产业赢未来,关键路径何在?于辽宁而言,就是融合用好产业基础雄厚、较为完善的工业体系和产业配套能力、较为完善的科技研发体系和人才队伍等优势资源。

  ——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近期,中国科学院青岛能源所的专家频繁在青岛和朝阳之间往返,他们与辽宁博艾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带土移植”项目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未来该项目将为多种超级电容器提升容量、循环使用寿命等核心能力,在太阳能、风能、轨道车辆等领域,拓展新的市场。

  不久前在盘锦,乙烯法制甲基丙烯酸甲酯技术顺利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作为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甲基丙烯酸甲酯可应用于医药功能材料等领域,市场前景广阔。该科技成果的顺利转化,得益于盘锦精细化工中试基地的保障。该基地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为企业提供从厂房、仓库到人才、技术等在内的全方位支持。

  目前,辽宁有省级中试基地36家,有材料、辽河、滨海、黄海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4家,涵盖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多个领域,为培育重大原创科技成果、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提供支撑。

  ——角逐新赛道离不开人才支撑。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未来产业是产业前沿探索的“无人区”,尤其需要强有力的科技人才支撑。近年来,我省坚持“引育用留”并举,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遴选了一批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产业链人才。

  今年,东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将首次面向全国招录人工智能专业全日制本科生。这是该校紧跟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在关键领域增设新学科新专业,为培育未来技术与产业储备力量。此前,该校还领先建设机器人学院,组建工业智能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水下无人系统等多个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6月28日,我省工业互联网实验室群成立。实验室群主任曾鹏表示,实验室群的目标是不仅要成为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基础研究与技术攻关的高地,更要成为推动该领域人才培养、应用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引擎。尤其要发挥人才资源的集合效应,在研发制造装备泛在化联网新技术、网络化协同制造新平台等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聚焦痛点寻求技术突破和产业结合。

  市场痛点,往往暗藏需求;对准需求,就是商机。市场痛点的存在,恰是创新源源不断的动力。布局未来产业,同样要聚焦市场痛点,实现关键性技术突破和产业的完美结合。

  在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巨大的滚轴机器正滚动拉伸着薄如蝉翼的白色薄膜,厚度从3.9微米到300微米不等,可应用于不同场景。其中最受关注的复合集流体基膜,用于锂电池正负极材料,可在电池温度过高时熔断自身切断电流,避免电池起火,成了锂电池名副其实的保护膜。去年,该产品实现了稳定批量供货,供应量超过400吨。

  在东软医疗,其自主研发的国产光子计数CT,近日成功获得了首幅人体图像。这一关键突破,为国产医学影像设备加入“领跑”注入了新的活力,原来CT作为诊疗中重要且常用的影像检查手段,由于存在一定的辐射风险而为患者所担忧;如今光子计数CT既能捕捉到更为精细的组织结构和微小病变,也能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减少潜在危害。

  “未来”已来,在抢占发展高地的这个“赛道”上,辽宁正致力于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未来产业体系,笃定前行。


原文链接:https://lndj.gov.cn/portaluploads/html/info/50938.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