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仲夏时节,抚顺市新抚区千金乡后邓村花卉大棚里,菊花、山茶、杜鹃等争相绽放。“我们村现有70多栋花卉大棚,生产鲜花百余种,每栋大棚年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最高可达50万元。王大勇从党员致富能手再到村党支部书记,让我们后邓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卉专业村。”6月25日,后邓村村民张文胜站在自家花卉大棚里对王大勇赞不绝口。
王大勇是抚顺市实施“三向培养”工程的成功例子。“三向培养”工程是以“将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为主要内容,培养党在农村执政骨干力量和乡村振兴人才的综合性工程。近年来,抚顺市紧盯富民强村目标,深入实施新时代“三向培养”工程,锻造出一支数量足、结构优、本领强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积极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系统实施
健全党委领导“责任链”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解决农村人才缺乏问题,抚顺市科学谋划、系统实施,推动“三向培养”工程一张蓝图绘到底。市委始终将“三向培养”工程作为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一号工程”和市县乡村四级书记工程,以上率下,强力推动,坚持项目化实施、体系化考核,推动工程走深走实。
2018年,抚顺市委聚焦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工程进行深化拓展,建立了三个培养阶梯,在“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基础上,大力培养“村书记村主任及产业带头人”和“乡村振兴领军人物”。目前,抚顺市培养对象5601人,已培养成领军人物23人,形成了晋位升级、进阶发展的可持续模式。
抚顺市健全责任链,建立市委书记统筹抓总、36家市直单位横向联动、7个县区纵向贯通的工作机制,统筹各方力量,推动政策、资金、资源等要素向培养对象倾斜,制定扶持政策12项,协调贷款1.3亿元,流转土地5503亩,发展项目972个。创新开展机关党支部与582个村党组织“结对共建、聚力攻坚”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全市机关和农村党的建设质量,借助机关力量着力破解制约农村发展的难题,实现在共建中同学、互帮、共促。
全链跟踪
锻造振兴发展“生力军”
抚顺市着力把“靠得住、有本领、肯干事的人”培养成乡村发展的“生力军”。今年41岁李根原本是村里的致富能手,在“三项培养”工程中被培养成为党员,从党员被培养成村干部,2020年起担任新宾满族自治县榆树乡红石村的村党支部书记。2019年,榆树乡党委和政府就带领他多次外出学习考察赤松茸的栽培技术,他把学来的技术应用到实践中,探索研创出“全生料香菇及赤松茸种植栽培技术项目”。2023年,新宾县委“辽东绿色经济区先导区”战略定位又让李根融入其中,他带领本村村民将赤松茸从平地种植转向林下种植,种植规模由试种的50亩扩大到450亩,实现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
抚顺市构建了全链条工作体系,把像李根一样的人选好、育好、管好。从本地种养能手、退役军人、返乡大学生等高素质人群中择优挖掘,保障队伍优质化、多元化。同时,严格落实15项选人标准、县乡村“三级把关”制度,执行“推荐、初选、审批、公示”等7步认定程序,确保人选质量。丰富载体精心培育,也是抚顺市实施“三向培养”工程的重要一环。抚顺市县乡分级分类开展培训,助力全面成长成才,建立包带机制,每名培养对象均由1名县乡领导包保帮带。开展“头雁”培育,遴选95名培养对象到浙江大学等高校“加油充电”。创建“云端”交流学习平台,培养对象在线学习使用率达100%。坚持“联系一批、选拔一批、巩固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的动态管理机制,近五年淘汰217人,形成了优奖劣汰的良性循环。
搭台铺路
激活干事创业“动力源”
清原满族自治县英额门镇椽子沟村坐落在离清原县城40多里的深山沟里,虽然有着丰富的林下资源,过去却是个远近闻名的落后村。实施“三向培养”后,季忠英被选为高级“三向培养”对象,担任椽子沟村村党支部书记。目前,在她的带领下,椽子沟村发展中药材1万多亩,95%以上的农户从事药材生产,年产值达到1.2亿元。英额门镇依托新时代“三向培养”实践基地,成立中药材产业联合党委,年产值2.5亿元,产品“北龙胆”的全国市场份额达90%以上。
抚顺市“三向培养”工程激活了季忠英等培养对象干事创业的激情。抚顺市不断开展“头雁”红心铸魂、领航带富等行动。实施“共产党员先锋工程”,在强村富民中,给培养对象增担子,把培养对象作为推动“党群共同致富”的重要力量。目前,抚顺市“三向培养”对象牵头发展集体经济项目242个,帮带4.1万户村民增收。
抚顺市还组织培养对象积极参与乡村治理等服务工作,并在“两委”任职中给培养对象位置。去年,全市培养对象履行服务事项6841项,帮助群众解决困难1.3万余件,600余人获得评优评先等奖励。结合换届和届中调整,1958名培养对象进入村“两委”班子,班子中致富能手占比达到89.2%。
如今,抚顺市班子结构优、干部能力强,推动村党组织建设持续晋位升级,在抚顺市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中,评定为四星级以上村党组织541个、占村总数的93%。按照每村至少储备1至2名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3名其他村“两委”成员后备力量要求,目前,2134名培养对象被纳入村“两委”后备力量,为乡村振兴骨干队伍蓄起一池“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