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政务

“大厨书记”有绝活——记长丰县义井镇红桥村党支部书记孟凡余

时间:2024-07-02 文章来源:安徽先锋网 作者:佚名

  QQ截图20240701104746.jpg

  6月28日,孟凡余(中)与大棚葡萄种植户讨论葡萄销售。记者 徐旻昊 摄

  

  孟凡余的一天,通常是从当“大厨”开始的。他十年如一日为村“两委”班子成员做早饭,以“早餐会”代替日常考勤,被同事戏称为“大厨书记”。

  

  他担任长丰县义井镇红桥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带领当地干群合力攻坚,勇闯新路,让红桥村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软弱涣散村,蝶变为村强民富的先进示范村。

  

  红桥村名副其实地“红了起来”。这些变化是怎么来的?孟书记有哪些绝活?记者对此进行了探访。

  

  心思细,“早餐会”增强班子凝聚力

  

  6月28日,清晨颇为凉爽。6点40分,孟凡余早早地来到了村食堂,打开冰箱,取出没吃完的隔夜饭,随手挑了几个鸡蛋,把馍馍扔到了蒸锅里,麻利地为村“两委”成员准备起了早饭。

  

  “馍馍、稀饭、我再做个蛋炒饭。早饭要吃饱,才好干事。”孟凡余说。红桥村的村干部们最少的也吃了两年孟凡余的蛋炒饭,最多的吃了12年,早就习惯了他的手艺。

  

  不是专业大厨,但孟凡余炒满满一大锅蛋炒饭却驾轻就熟。6点55分,掏出手机,孟凡余在工作群里发了一句“吃饭了”,很快,8名村干部围坐在了小桌子旁,一锅稀饭、一盆炒饭、一盘馍馍、3碗小菜,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趁着吃饭的工夫,孟凡余和大家聊起了工作。“今年菜籽油的销售渠道还要拓展。”“俄罗斯那边的农产品能不能在咱们店里卖,要去尽快落实。”……

  

  “老李,你夜里才从俄罗斯赶回来,不容易。不过,今天还要麻烦你跑一趟省农产品集团,多辛苦一下。”看到昨天才从俄罗斯赶回来的同事李华还一脸疲惫,孟凡余又递给他一个馍馍,交代工作的语气又温和了几分。“都是工作,应该的。”李华爽快地应承了下来。

  

  7点20分,大家陆陆续续吃完了早饭,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

  

  而十几年前,村“两委”班子完全不是这副温馨团结的样子。彼时的红桥村是长丰县的重点贫困村,更是软弱涣散村,除了大片的农田,这里几乎没有任何资源,包括孟凡余在内的许多年轻人在家乡谋不到生路,只能外出打拼。2010年至2012年间,红桥村连换3任村书记,村“两委”人心涣散,工作无法正常展开。

  

  2012年,镇领导找到正在广东开办物流企业的孟凡余,希望见多识广、事业有成的他,能回来挑起这副重担。“一开始我也犹豫,事业干得好好的,一家老小生活也稳定,没必要接这个‘烫手山芋’。但返乡几趟,看到村里散乱破败的情景,我的心里难受。田荒了、地荒了,最怕的是村里人心荒了!”孟凡余告诉记者,思索了几天几夜,他下定决心回到红桥村挑起重担。

  

  难题接踵而至。红桥村软弱涣散了这么多年,没有像样的产业,只有一堆“白条”,共欠款16万元。时至年关,每天都有一群人到村委会讨债,村干部们只能把大门锁起来上班。“欠了群众那么多钱,怎么可能开展工作?这个钱我来出!”孟凡余毅然自掏腰包,把村里的旧债还上。

  

  建强班子,才能干好工作。为了聚起班子魂,孟凡余身体力行,组织“早餐会”“党员议事会”等,调动村“两委”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带领干部四处奔波、慰问走访,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真心换真情,孟凡余迅速团结了村“两委”班子,干劲、拼劲、韧劲回到了红桥村的干部身上。近年来,红桥村先后获得安徽省“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合肥市民主法治示范村、长丰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只有班子有了战斗力,乡村振兴才能有成效。咱们要当一滴水,融入群众中去,不当一滴油,浮在群众上面。这么多年坚持‘早餐会’,我就是希望能把咱们班子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共谋发展。”孟凡余说。

  

  点子多,种田种到国外去

  

  6月27日夜里才从俄罗斯飞回合肥的红桥村供销社社长李华第二天一早就开着车来到村委会,打开后备厢,里面全是他从俄罗斯带回来的各种土产样品。“村里现在已经在俄罗斯种上地了,下一步我们想把俄罗斯的特产带回来,在咱村的直营店里销售。”李华说。

  

  从12年前的满村荒地,到如今种地种到了俄罗斯,孟凡余带领村“两委”班子敢想敢做敢试。

  

  “产业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咱们红桥村有大片的良田,这是我们发展的优势。国家重视粮食安全,咱们就要把粮食种好。”孟凡余说。

  

  2018年底,借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契机,孟凡余带领村“两委”积极争取上级投资近1600万元,对全村土地进行整治,将建设出的5700亩高标准农田转化入股村经济合作社,进行规模化、机械化耕种,统一经营,土地成了集体的土地,村民成了股东,“三变改革”在红桥村落地生根。2019年,村级集体经济达到73.8万元,累计发放收益分红113.73万元,人均分红达533元。产业发展也走上了正轨。

  

  不满足于眼前的成果,孟凡余又成立了长丰县第一家村办企业——合肥义井红桥坊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建起了现代化的食用油加工厂、农事服务中心,在合肥开设了3家农产品直营门店,不断拓展着红桥村的产业边界。

  

  在李华等村干部的眼中,红桥村如今取得的成果离不开孟凡余层出不穷的“金点子”和坚定的执行力。

  

  “2022年,有人提到在俄罗斯种地,孟书记当时就上了心。”李华告诉记者,把地种到国外去,之前在新闻里看到过,但究竟怎么做,红桥村上上下下都是“两眼一摸瞎”。孟凡余是个实干家,他第一时间去找了合肥外办,又联系上了合肥友好城市下诺夫哥罗德,终于和俄罗斯方面搭上了线。先后两次前往俄罗斯考察,了解当地农业相关法规制度,制定在当地的耕种计划,孟凡余事事亲为,最终和俄罗斯方面签订了3万亩的种植协议。

  

  “5月份一万亩小麦已经播种下去了。按照孟书记的设想,我们还去考察了俄罗斯最大的面粉加工厂,希望能将小麦加工成优质面粉再引进回国内销售。不仅如此,孟书记还让我们争取将俄罗斯的土特产品也带回国,在红桥村的直营店销售。”认识孟凡余已经多年,李华对他的点子充满了信心。

  

  短短几年时间,在孟凡余的带领下,红桥村种地种出了村、种出了省,最终种出了国。目前全村在合肥、黑龙江、俄罗斯共种植农作物3万余亩,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018万元,收益超过200万元。长丰县更是总结提炼出了党建引领、搭好平台、土地到村、合作经营等“红桥经验干货8条”,将红桥经验在全县推广。

  

  作风实,以身作则赢民心

  

  行走在红桥村,宽敞的红桥大道穿过片片农田,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农趣满满的民宿里时不时传出游人的笑声,充满徽派韵味的省干部培训基地即将投入使用。很难想象,这样一个过去灰头土脸的落后村,如今成为我省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

  

  “红桥村的变化,这么多年可以说翻天覆地。以前满眼都是破破烂烂的,现在你看,有了宽敞的大路、有了整洁的庭院、有了美丽的房子……不仅仅是环境变美了,更关键的是,红桥村人的精气神上来了!”村民顾正团说。

  

  而村民精神面貌的巨大变化,离不开带头人实打实的作风。

  

  2017年大旱,红桥村的沟渠里长满了杂草,影响了下游引水抗旱。孟凡余带着村“两委”成员赶到现场,没有犹豫,他带头跳到了臭烘烘的沟渠里除草。“看到孟书记以身作则跳了下去,咱们也很受触动,大家也都跟着下到沟渠里除草。”彼时还是村干部的村民孟凡平说。

  

  2019年,随着高标准农田改造的推进,散落在红桥村田间地头的老坟面临迁移难题。“要在短时间内迁走这些老坟,不是一件容易事。孟书记二话不说,第一个就把自家的祖坟迁到了公墓。”顾正团告诉记者。

  

  在孟凡余的带动下,村干部、老党员、村民组长等也都带头迁坟,并到村民家中做政策宣传和思想工作。顾正团说:“看到书记决心这么大,村里发展势头这么好,不少群众也由一开始的强烈反对变成支持拥护。”

  

  多年来,村里不论大事小情,孟凡余都引导村民积极参与,增加群众的归属感。大家从原本对村里事务漠不关心,逐渐将村里事当成了自家事。

  

  今日,再看红桥村的村民,他们眼中有光,精神焕发。“当年我最怕的就是红桥村的田荒了,红桥人的心荒了。如今红桥村的产业旺了,红桥人对家乡充满了信心,对村里的事业充满了干劲。这让我们每一个红桥人,对乡村振兴美好的未来充满了期望!”孟凡余振奋地说。

  

  

  ·记者手记·

  

  头雁先飞,群雁齐追。“头雁”是乡村振兴的先锋,是人民群众心中的“主心骨”。作为红桥村致富路上的“领头雁”,孟凡余思路清、点子多、方向明,以敢想敢做的拼劲,奋力拼搏的干劲,久久为功的韧劲,带领当地干群攻坚克难,彻底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十二年的基层实践中,孟凡余始终坚守“为家乡谋发展,为群众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团结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充分凝聚群众智慧和力量,带领当地群众奔向幸福美好新生活。


原文链接:https://www.ahxf.gov.cn/Home/Content/1165716?ClassId=234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