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文化

为红军长征出发赢得宝贵时间的重要一战——江西石城阻击战纪念碑碑文敬读

时间:2023-12-30 文章来源:天津先锋网 作者:佚名

  

  石城阻击战纪念碑坐落在江西省赣州市石城阻击战纪念园内,碑高19.34米,代表战斗发生在1934年。碑身由三根顶面倾斜的柱体重叠而成,象征参加阻击战的三支部队,即红三军团、红一军团第十五师(少共国际师)以及闽赣军区独立第七团、第十一团。纪念碑正面镌刻着时任红三军团红五师第十四团政治委员谢振华题写的“石城阻击战纪念碑”8个鎏金大字,背面是毛泽东字体“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顶为不锈钢喷绘红旗和手握冲锋枪结合而成的雕塑,寓意石城阻击战最后的胜利是红军将士英勇顽强、浴血奋战取得的。基座刻有碑文:

  一九三三年十月,蒋介石调集五十万大军向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路线的错误领导,致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一九三四年四月底,广昌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队兵分六路,向中央根据地腹地步步逼进。八月卅日,占领了地处广昌、石城交界的战略要地驿前。中央苏区危在旦夕。为了迟滞敌军向中央苏区进犯,确保中央领导机关和中央红军顺利转移争取更多时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即“中革军委”命令红三军团、红一军团第十五师即“少共国际师”、闽赣军区独立七团、十一团计三万将士,止九月底阻敌于石城以北。

  遵照中革军委指示,参战红军从广石边界的莲坑、分水坳一线到石城城北的李腊石、西华山一线约五十华里的纵深地域,设置了三道防线。与集结在石城北部的敌军九个步兵师、一个炮兵团、一个保安团和驻广昌机场空军的十万敌军对垒激战。

  石城阻击战是一场我少敌多的战斗。战斗开始,两军对阵,正面交火,敌我伤亡甚众。面对敌强我弱态势,朱德、彭德怀、杨尚昆、彭绍辉、肖华等果断决策,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红军将士英勇顽强,浴血奋战,制敌于残喘之地。战斗从九月廿六日至十月七日,历时十二天,终阻敌于石城县城以北。

  阻击战胜利结束后,红三军团撤至观下、屏山陈坊打鼓岭背;“少共国际师”撤至龙岗、横江、洋地休整。“少共国际师”在石城得到二千新战士的补充。随后,遵照中革军委电令,十月十日,“少共国际师”从驻地龙岗、横江、洋地出发经长汀、瑞金开往于都。十月十二日,红三军团从驻地观下、屏山陈坊打鼓岭背出发经宁都固厚、长胜开往于都的银坑、车头地域。两支红军队伍踏上了长征之路。

  阻击战期间,只有十三万人口的石城,就输送红军九千二百零六人,认借稻谷六千五百担,募捐银元六千九百元,数万群众赴战场抬担架、救伤员、运弹药、送给养……这组血汗铸就的数字永远见证着石城人民对中国革命所作的重大贡献!

  石城阻击战,是中央红军长征前夕,在中央苏区北线进行的一场规模较大的战斗。这次战斗从准备到中央红军主力完全撤离石城,不仅给进犯之国民党军以大量杀伤,而且有效地迟滞了国民党推进的步伐,为中央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石城阻击战凝聚的忠于革命,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发愤图强,开创未来!

  中共石城县委 石城县人民政府

  二Ο一Ο年五月卅日立

  碑文记述了石城阻击战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展现了红军将士坚定的革命信念、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和敢于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中央苏区北部的最后一道屏障

  石城位于赣闽边际、江西省东南部、赣州市东北部,是中央苏区的北大门。1933年秋,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在“左”倾错误的领导下,红军辗转于敌军的主力和堡垒之间,陷于被动。1934年4月,广昌保卫战失败,造成中央苏区北大门洞开,国民党军继续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8月30日,与石城毗邻的苏区北部重要门户广昌驿前陷入敌手。至此,红都瑞金的北部只剩下石城这最后一道屏障。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红军在内线粉碎敌人“围剿”的希望越来越渺茫。9月8日,中革军委发出《关于三军团应阻石城以北敌人以保卫瑞金布置的指示》,红三军团、红一军团第十五师(少共国际师)、闽赣军区独立第七团和第十一团以及石城地方部队共计3万余人,在石城与广昌边境地区至石城县城之间设置了三道防线欲奋勇阻敌,竭尽全力协助红军主力转移。

  运动防御战术的有效运用

  1934年9月26日拂晓,石城阻击战正式打响。国民党军第十、第三、第五等纵队向红军阵地发起全面进攻。彭德怀、杨尚昆指挥部队利用三道防御工事,轻重火力并举,节节阻敌南进。在第一道防线阻击敌人的少共国际师师长彭绍辉率部同敌人进行了一场肉搏战,经数次反冲锋,终因敌众我寡,伤亡很大,被迫放弃阵地。面对敌人的猛烈攻势,红三军团及时改变战略战术,强调保存有生力量,在一线阵地的各支点只留下少量兵力与敌保持接触,主力则部署在二线阵地,一方面加强对一线阵地的支持,另一方面对深入之敌集中歼灭。直至10月6日,三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才推进到石城县城附近。10月7日,红三军团遵照中革军委电令撤至石城南部的观下、屏山、横江等地休整、补充、训练。至此,红军成功完成阻击任务。

  石城阻击战以少敌多、艰苦惨烈,连续战斗的伤亡使1万多人的少共国际师锐减到5000余人。红军在敌强我弱的险恶局势下,灵活运用战略战术,且战且退、浴血抵抗,为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集结转移赢得了宝贵的7天时间,粉碎了国民党军企图迅速从北路长驱直入中央机关所在地、提前向中央苏区腹地发起总攻的狂妄计划。

  面对严峻的战争形势,苏区军民始终积极乐观、克服重重困难,以蓬勃的革命热情、昂扬的革命斗志,踊跃支前扩红,努力发展生产,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中央苏区时期,总人口仅13万余人的石城县,先后有19327人参加红军,少共国际师在石城休整时补充的新战士就达2000名,为革命牺牲有姓名可考的烈士达4225人,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赵旭 许亚萍 马晓敏)

  来源:学习时报


原文链接:http://www.tjzzb.gov.cn/dsbl/202303/t20230331_95707.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