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油一热就倒入新鲜竹笋,翻炒几下,再加入青辣椒丝继续翻炒,起锅前加少许盐,一盘香喷喷、脆生生的炒竹笋便端上了饭桌。如今,镇雄县杉树乡细沙河村的竹笋不仅是消费者餐桌上的应季美味,更成为了当地百姓增收的“致富竹”。
春笋破土而出
“今天采摘的竹笋有200斤左右。”落日时分,湾头村民小组的杨照银结束了一天的忙碌,正喜气洋洋地往家赶。他摩托车上载着的满满当当的鲜竹笋可为他带来近千元的收入。
“咱们细沙河村几代祖祖辈辈都有种植竹子的习惯,过去村民们都是采用零星的传统种植方式,不仅不成规模,效益也不好。”村党总支书记曾品松感叹道。
为农户提供竹林管护培训
谁能想到,曾经的细沙河村经济条件落后、基础设施不足,虽竹子覆盖率高,但竹笋产量低,加上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靠竹笋营生的村民越来越少。
为改变现状,充分利用细沙河村土壤肥沃、植被覆盖率高、水源充足等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优势,杉树乡党委和村“两委”多次深入市场调研,争取各方支持,带头将土地流转至合作社用于种植竹子,并逐户走访,耐心宣讲政策,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不仅如此,还大力推进“人才孵化、能人回乡”计划,通过政策加持与营商环境优化,吸引实力雄厚、有声望且对家乡怀有深厚情感的能人回乡助力家乡建设。
众兴开发有限公司正在收购农户的竹笋
“无论多少竹笋,我们都照单全收,在细沙河种竹笋,保准稳赚不赔。”2020年,成功回引细沙河村的本地能人王先忠投资3000万元创建众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设起占地20余亩的竹笋加工厂,并配备了先进的深加工生产线。自公司投产以来,不仅成功解决了村民竹笋销售难的问题,还为当地群众提供了近200个就业岗位。到了2023年,公司收购的竹笋数量已超过3000吨,产值更是突破了7000万元大关,带动群众增收超过1200万元。
2021年,众兴农业成功注册了“雨生王冠”与“森林众兴”两大品牌,2023年晋升为规上企业及市级龙头企业,真正实现了品牌与产业的双丰收。
党员志愿者在包装车间和职工一起打包封袋
乡村振兴之路,需要引领和整合。为了推动细沙河村竹产业蓬勃发展,细沙河村大胆创新,全面实行“双绑”利益联结机制,龙头企业与村集体经济公司按照“土地入股”“资产租赁”“资金入股”“购买服务”等多种形式,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村民们按照“土地流转、逐年补偿,随行就市、保底收购,定向分红”等方式,与集体经济公司形成利益共同体。这种“党支部+村集体公司+龙头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不仅消除了村民们的顾虑,让他们敢于放手种植,也有效提升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现在,已有29户村民与公司签订了流转合同,每年按3000元每亩的固定租金将土地租给公司。村民们的竹笋按市场价格进行兜底收购,竹笋价格逐年攀升,从2020年4.5元每斤上涨到2023年的7.5元每斤,村民们增收达到2000余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实现收益50万元,村民人均增收3000余元。
“在这里上班每月平均可以拿到5500左右的工资,除了固定工资,还能享受村集体分红的福利,我们现在不仅担任着上班族的角色,还是村集体经济公司的合作伙伴呢!”包装车间的刘大姐满脸喜悦地分享道。
“竹笋‘三分靠种植,七分靠管理’。”为提升群众的养护技能和观念,细沙河村集体公司组织全村村民共同参与竹子的精心养护。2023年,成功在火山村民组创建了200亩高产竹园示范基地,吸引了300余名群众多次前来学习交流。基地的产量从2022年的亩产800斤稳步增长至2023年的亩产1000斤以上,管护效益显著提升。细沙河村竹笋的亩产量相较2022年实现了平均100斤左右的增长。
细沙河村的整体风貌
“在竹林下小憩,或品尝盖茶和地道美食,或体验苗族特色工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产业要发展,民族风貌也要凸显。2023年6月,镇雄县开启“千万工程”新实践,细沙河村抢抓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通过再造乡村价值,挖掘乡村资源潜力,把苗族特色元素作为主基调,对群众住房、人居环境进行了改造提升,特别是对以万亩竹园、千亩天麻基地的中心区域建成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进行升级改造,形成了集康养服务、休闲避暑、绿色生态为一体的细沙河苗寨,真正将农旅融合打造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闪亮名片。
“竹子不仅可以作为食材,还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咱们细沙河村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就是应该用新思维激活传统产业,用独特的、立体的、具有民族风情的新发展模式,持续延伸竹产业附加值,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挂职村干部胡国泽满怀信心地说道。
曹莉(镇雄县杉树乡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