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内参

绩溪县临溪镇孔灵村持续培育、延伸蚕桑产业链,入选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勤劳织就“幸福网”

时间:2024-06-25 文章来源:安徽先锋网 作者:佚名

  6月,正值桑蚕养殖时期,记者来到绩溪县临溪镇孔灵村,只见村庄周边成片的桑树林长势喜人。在桑农家中,记者看到蚕棚里一排排方格簇整齐排列,颗颗蚕茧形状饱满,雪白如霜,像一个个“银元宝”分布在蚕簇上。

  

  “桑树浑身是宝,桑叶可以养蚕、养鸭,做桑叶挂面,桑葚可以吃、做桑果酒,就连砍下的桑枝都可以切片做成中药材。我们村共有70余户桑农、300亩地培育桑树苗。”孔灵村党支部书记盛海燕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村立足桑蚕资源优势,通过“农户+村股份合作社+企业”发展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余元。

  

  孔灵村日照雨水充足,适合桑蚕种养。早在上世纪40年代,安徽省立职业学校——徽州农林科职业学校创办于孔灵,通过丝厂与农民合作,推广蚕桑生产,在孔灵形成了栽桑、养蚕、缫丝一体化体系。

  

  近年来,孔灵村被评为省“一村一品”(蚕桑)示范村,持续引导村民种桑树、建蚕棚、养蚕种,让村民的荷包“鼓”了起来。村里平均每户桑农有两三张蚕纸,每张出茧100余斤,一个棚一年能养蚕3批,每100斤茧收益在2000元左右,每户每年平均增收两三万元。

  

  “养蚕时间短、收益快。我今年养了2张蚕纸,恒达茧丝厂按保护价收购蚕茧,还招聘附近村民做工,每个工人一年能有5万元收入。”村民周璐说。

  

  记者走进临溪镇恒达茧丝厂,工人们正在选茧、煮茧、缫丝、翻丝、编丝……经历多道工序后,蚕茧便变成一根根洁白如雪的蚕丝。“我们厂共有70余名工人,一年收蚕茧约260吨。2023年,白厂丝产量6.3万公斤,产值2751万元。”恒达茧丝厂负责人沈惠平说,该厂坚持传统缫丝技艺,通过就业安置、保价收购农户蚕茧等方式,助力当地桑蚕产业发展。

  

  绩溪县现有桑园面积2万余亩,年产白丝500多吨。“我们持续推进‘农户+企业’发展模式,已形成从桑叶种植、活蚕养殖、蚕茧收购到白丝生产的产业链,提高了当地桑蚕业的附加值。”临溪镇农服中心主任汪滋东告诉记者,桑蚕是临溪镇传统产业,如今,当地桑农将这一传统产业发展壮大,用勤劳的双手织出了一张“幸福网”。


原文链接:https://www.ahxf.gov.cn/Home/Content/1165428?ClassId=42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