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作为党的创新理论,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明确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蕴含着鲜明的辩证思维。
坚持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文化思想植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经验总结,并随着时代条件和实践推进而不断丰富发展。这一重要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和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注重理论的深刻系统,又体现实践的务实科学。比如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强调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主体和服务对象,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目标追求。另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开放的思想体系,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呈现出与时俱进的鲜明特征。这一重要思想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由之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
坚持守正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坚持守正和创新相统一,既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特质,也是贯穿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的精神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坚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方面,文化继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和源泉,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厚,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就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另一方面,文化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实践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创新能够为人类社会生活注入源头活水,让民族的传统文化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要赓续历史文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要不断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新的时代内涵和表现形式,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衔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绽放绚丽的时代光彩。
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如果人类文明变得只有一个色调、一个模式了,那这个世界就太单调了,也太无趣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强调坚定文化自信,同时又以国际视野和造福全球的宏大格局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积极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体现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统一。一方面,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绵绵数千年,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我们自信的底气。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由各民族优秀文化百川汇流而成,这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另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命题,发出全球文明倡议,推动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习近平文化思想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入揭示了当今时代的本质属性及其阶段性特征,相继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主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态度,加强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互鉴,激活世界文明花园百花齐放的内在基因,对内不断提升先进文化的感召力、凝聚力,对外不断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在“内”与“外”统一中全面联通中华文明与人类其他文明,重新书写了文化建设、文明探索的理论架构,为探索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具有中国智慧的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