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我在试验室里从来不觉得寂寞,试验室里凝聚着我的热爱和一个等待我探索的丰富宇宙。”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在过去许许多多个夜晚,孙金龙待在试验室里摆弄着仪器设备,一遍一遍地验证着白天讨论的假想,通明的灯火记录下他忙碌的身影,时间的推移也让创新的种子在戈壁滩上开出了花。
孙金龙,1985年出生,中铁六局创新工作室领军人。中铁六局是一家现代化交通建设集团,建设项目大多地处偏僻,环境艰苦。自参加工作以来,孙金龙一直深耕在施工一线,用科技创新解决生产一线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难题。15年来,他带领技术团队和攻坚小组解决了预制治沙板、风积沙路基施工及喷射混凝土等50余项技术难题,创新研发仪器设备20余台,为企业节约成本2000多万元,先后申请各类专利累计达50多项,两次获得行业内的科技进步奖。他所参建的南疆铁路、张呼高铁、呼和地铁、呼和枢纽工程分别荣获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奖、全国用户满意工程、草原杯等多项大奖。
“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没有捷径可走,需要持续不断的探索和积累,才能攻克一道道难关,翻过一座座高山。”孙金龙一语道破自己在创新路上一路攀登的“秘诀”。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更是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生产力。2019年,立足于桥梁、路基、隧道、房建等工程建设领域,围绕以施工方法创新为目标,致力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为宗旨的“孙金龙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孙金龙与一群热爱探索、崇尚技术的年轻人集结在一起,开启了钻研攻坚的探索之路。
科技创新不是闭门造车,孙金龙会定期带着工作室成员深入项目,根据现场提出的需求和遇到的困难,成立攻关小组。
2020年,在额哈风沙防护工程项目施工时,需要在大量厚度仅为30毫米的纤维板内均匀铺设两层纤维布,形成一整块加筋粉细砂纤维板,此项施工技术在国内尚属首例,项目部多次试验加工还是无法精准掌握铺设精度。一时间,整个项目部为一块小小的纤维板伤透了脑筋。
得知情况后,孙金龙和工作室的同事带着帐篷深入现场驻扎了两个多月,针对如何预制加筋粉细砂纤维板、解决铺设纤维布精度,展开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最终研发出了加筋粉细砂纤维板整体式预制设备,既解决了制作难题,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更为项目部节约成本约1300万元。
自创新工作室成立起,就秉承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团队、培育一批人才的“三一模式”。为此,孙金龙和工作室骨干组成了讲授班,深入行业内各单位施工一线开展科技创新巡讲,传授科技创新和发掘要点,采用导师带徒制,制定详细培养计划,配套相应的培训和考核计划,带领学员全程参与课题研究。先后开展了各类专题讲座、点对点演示、技能练兵等专业技术培训达50余场次,为企业培养了各类创新技术人才600余人,实现了项目全覆盖。
“孙老师的课在公司里很受大家欢迎,每次都能学到新东西,给我们工作也带来了很多启发和帮助,之前我就是在他的课上掌握了万能材料试验机、全自动恒应力试验机、电通量测定试验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对我日常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帮助。”公司里青年技术人员任志雨在培训后说。
创新工作室成立之初,因长期独立开展工作,对跨专业、跨区域合作项目的研发能力相对薄弱。为打破专业壁垒,孙金龙开始琢磨建立创新工作室联盟,让中铁六局每家单一的工作室形成合力,发挥出矩阵作用,释放联盟效应。
在孙金龙的带动下,公司创新工作室联盟成立后,不但打通了专业协调间的壁垒,通过开展成果交流,更促成了创新工作室和项目部科研的联动,以及与科研机构、院校的联动。如今,由孙金龙创新工作室带头的联盟已成为公司解决生产难题的“新阵地”、推动技术创新的“新利器”和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课堂”。
“此次获得五一劳动奖章,我要感谢单位的信任和同事们的支持,是他们让我在工作中一直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这个奖章会一直鞭策和激励我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去创造更多的价值。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获得荣誉和奖励,更重要的是在其中实现我们的价值和使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孙金龙说。
[责任编辑:孙慧南 校对: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