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无人的生产车间、智慧的炼钢区、远程操控的加工场景……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制造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辽宁高度重视引导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积极为企业夯实数字底座、搭建升级阶梯。截至目前,我省已建立大连冰山、三一重型等337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培育沈阳新松、三生制药等53家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
面临不断升级的新技术、琳琅满目的新设备、上游客户的新要求,不少企业在转型前面临困惑不断、思路不清、资金不足等问题,虽急于“转身”,却“步履维艰”。
拥有丰富应用场景的工业基地辽宁,如何开辟从制造通向“智造”的便捷航线,在数字海洋里扬帆远航?5月14日举行的辽宁省企业大会企业数字化转型主题交流活动中,众多企业家、专家围绕“数智赋能产业 数实融合发展”主题,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成果,共同探寻适合辽宁的“智改数转网联”新路径。
抓示范:让企业看到“甜头”
“着急!”辽宁天亿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忠宇谈起企业数字化转型,直言不讳地表达出自己的需求。虽然天亿已经建立起自己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和自动化生产线,但在转型路上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市场竞争激烈,倒逼企业必须加快转型步伐。同时,转型在经济成本、时间成本上投入巨大,企业不敢贸然出手,真是进不得又等不得。”蔡忠宇说。
“上一套智能生产线要好几百万元,能产生多少收益?”“缺乏既懂生产技术又懂信息技术的人才,上了系统用不好怎么办?”交流活动现场,和天亿有着相似疑问的企业不在少数。
数字之旅,大多数企业都要摸着石头过河,其中最艰难的莫过于中小企业,它们普遍存在改造资金不足、基础配套能力不足、创新能力整体偏弱、研发人才资源匮乏等问题,不敢“试错”,犹豫不前。
“目前,企业家对‘数改’‘智转’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转不转已不再是问题,问题集中在怎样转。”深耕辽宁,与诸多辽企有着深度合作的朗坤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爱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逐步改、逐步投是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这一时期,树立一批典型示范企业和充分进行市场化合作尤为重要。”
在武爱斌看来,利润是企业追求的最终目标。过长的投入周期和模糊的目标,都会让企业难以承受。通过梳理典型示范,先让企业看到别人取得的“甜头”,从而确定自己的目标和路径;通过推广利润分成等新的合作模式,降低企业投入门槛,可以有效帮助企业尽快实现转型。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也一直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董事长孟伟在主题发言中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去年,大连重工装备集团实现营收150亿元,同比增长20%;利润实现4.5亿元,同比增长136%。孟伟认为这与集团这几年持续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密切相关。比如,大连重工装备集团搭建地产品仿真及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实现了集成产品研发数字化协同,缩短研发制造周期10%以上;实现智能下料、机床集控等12个核心工序数字化场景,工序制造效率提升20%以上。
当孟伟用PPT展示大连重工装备集团的智能化流程时,观众席瞬间成为大型“拍摄现场”。大家纷纷表示:“大企业的经验极具启发性,回去后要认真学习。”
建平台:有难题携手解决
有些转型中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提升自身数字化水平破解;但有些共性的技术性难题企业却不能“独自”解决。“我们要发挥好辽宁科教资源、国企资源丰富的优势,由政府搭桥建立公共性技术平台,实现大企业建平台、小企业用平台;科研院所攻技术难点、企业共享创新成果的良好生态。”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表示。
同时,建平台也是解决方案供应商和需求企业共同的期盼。“我们自己建设公用平台,让客户在平台上各取所需。这样不仅能够节约成本,也缓解了企业人才短缺的难题,能够让更多中小企业搭上数字化快车。”武爱斌表示。
目前,我省已拥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87个,鞍钢“羽嘉”、大连航天新长征大道“长征云”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全省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40个,居全国第三位,接入企业超1万家。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省将进一步加速夯实数字经济底座,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建设,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上链上标识。加速深化数字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以大规模设备更新为抓手,加快中小企业“智改数转网联”,着力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打造一批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
共性问题携手解决,个性需求定制改善。“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研发冶金领域的智能化解决方案,目前已经与鞍钢、本钢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我们也把方案进行了模块设计,将不同需求单列出来,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按需定制的解决方案。” 王国栋表示。
对此,辽宁曙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全栋非常认同。他表示,数字化转型要快但不能盲目,不能一口吃个胖子,要根据企业需求、能力逐步推进,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逐渐铺开。同时,转型升级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是一个持续进行的系统过程。企业要有顶层设计,有计划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