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减负效果如何,关乎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关乎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要扼住形式主义这股歪风邪气,进一步明晰权责、转变作风、树立实绩导向,让基层减负落到实处。
权责不清、边界不明,是导致基层负担重,出现“小马拉大车”窘境的重要原因。为基层减负就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各地要加快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工作体系,确保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以清晰的权责体系为基层减负。同时,强化属地管理责任,防止以层层压实之名行推卸责任之实,严禁向基层“甩锅”“加压”,避免基层“责任超载”。
实际工作中,有的地方红头文件少了,微信群打卡通知却“满天飞”;有的工作刚布置,转头就督查检查,导致基层应接不暇、疲于应对;有的基层干部吐槽,被微信工作群“绑架”,在群里随时可能“被@”。为基层减负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摆脱“不开会就是不重视,不发文就是不作为”的偏颇认知,少开会、开短会、开解决问题的会,少发文、发短文、发管用的文,想尽办法为基层干部减负,让基层干部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真正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激发干事创业活力,推动基层工作提质增效,是减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的基层干部长期面对繁重的工作压力、复杂的基层环境,产生了倦怠情绪;有的单位热衷“能者多劳”,“鞭打快牛”寒了基层干部的心。基层减负增效须紧扣实干实绩导向,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和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不断发现有理想、有信念、有担当的优秀干部,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让位,推动减负与增效“两翼齐飞”。
基层减负不是“一时的事”,而是“一直的事”,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唯此,才能营造良好干事创业氛围,让基层干部褪去束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创造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