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发展

从四个维度深刻把握重要战略支点与综合枢纽新定位

时间:2024-05-09 文章来源:七一网 作者:佚名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强调,“重庆要对标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和党中央赋予的使命,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指示,不仅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指明了发展方向,还明确了重庆作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综合枢纽的崭新定位。这意味着重庆既承担着支撑和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责任,也承担着连接内陆与沿海、西部与东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对于促进国家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内陆地区的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深刻把握重要战略支点与综合枢纽新定位,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把握。

  地理位置上的“战略腹地”定位。在提出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发挥“龙头”作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撑起发展“脊梁”后,如何推动西部地区这一“腹地”大开发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至关重要。川渝是中国西南之“腹地”,重庆是“腹地”之“要冲”,是亚洲的地理“中心”,是国土安全的重要“堡垒”,是西南“腹地”中的“战略要地”和“战备基地”。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地处“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其区位优势突出,乃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支点,亦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属“四向”开放,通“陆”联“海”战略地理位置。自重庆启程,东向可沿长江黄金水道联通中部地区和长三角,西向有中欧班列直达欧洲,南向可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山越海,北向则有“渝满俄”国际铁路班列贯穿南北。依托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重庆构建起了东西南北四向对外开放通道,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加大了与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在重庆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庆要“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陆海新通道联动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必须充分发挥重庆区位优势,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将重庆打造为国家战略腹地“排头兵”,在产业发展、区域创新、战略储备、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及人才承载力等方面拓展中国的发展空间和安全空间。

  工业基础上的“制造重镇”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重庆制造业基础较好,科教人才资源丰富,要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制造业乃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重庆立市之本、强市之基,更是重庆推动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抓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产力布局历经多次战略性调整,在此过程中重庆工业不断发展,并逐步奠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工业基础,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及地方经济繁荣贡献了积极力量。在“一五”时期,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逾七成布局于北方。随后,毛泽东同志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有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义的”。此后,无论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展的“三线”建设,还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还是进入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的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新的区域发展战略,重庆逐步在制造业中占据重要角色。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重庆在抗战时期为军火供应提供了坚强支撑,新中国成立后承担了成渝铁路全部钢轨的生产任务。我国共有41个工业大类,重庆就拥有其中39个,并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历经百年积淀,重庆正在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加快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厚积薄发,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培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要从全局出发,积极发挥其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制造重镇的优势,不断巩固制造业基础,带动开放能力建设,加快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担起主体责任,为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作出更大贡献。

  科技创新上的“智能引领”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重庆要“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是党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大势、根据成渝地区具体实际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打造科技创新中心方面,重庆天然拥有国家战略定位、特殊区位、产业基础、良好生态、大数据智能化先行、科技创新资源平台六大优势。根据《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3》显示,重庆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74.08%,位居全国第8位,西部第1位。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总数分别达到了7565家、6.15万家,尤其是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一大批“硬核科技”的“重庆造”产品不断问世。这无疑为重庆成为引领西部发展的先锋城市打下了坚实基础。依托重庆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人才资源,科技创新已经成为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我们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致力于将制造重镇建设成为“智造重镇”。奋力打造重庆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引领作用,优化全国科技创新版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重庆高质量发展。

  物流交通上的“综合枢纽”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对于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依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修订),位于“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的“三纵二横”交汇处的重庆,被明确定位为全国综合性铁路枢纽。根据《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最新批复,重庆进一步被赋予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定位。此外,重庆作为全国首个拥有“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意味着在国际物流网络中扮演着核心节点的角色。当前,重庆正以广阔的辐射区域、显著的集聚效能、全面的服务功能、高效的运行效率,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流支撑,成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重要物流中心。历经多年奋斗,重庆已成功构筑起“米”字型高铁网,打造了以重庆为中心,覆盖多城市的一日生活圈,并实现了内陆地区与世界各地的深度贸易往来,显著提升了重庆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辐射能力。从经济学视角来看,重庆的战略定位具有深远意义,能够有效促进区域物流的优化升级,降低贸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最大限度拉动西部地区的发展,进一步解决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为进一步提升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综合枢纽,我们要加强与周边城市群的联系,在重庆港口物流、通道物流、制造业物流等方面,发展多式联运,快速担当起一座大型国际物流枢纽城市的使命,全面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作者:方旭系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教授、重庆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全凤林系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50165.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