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走在勐满镇曼飞拢村,一座座干净整齐的傣家小院错落有致,丰富多彩的文化小品、文化景观随处可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近年来,西双版纳州坚持以培育乡风文明促乡村振兴为指引,积极引导群众讲文明、除陋习、树新风,以乡风文明凝聚人心、振奋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曼飞拢村压实责任,以文明执笔,绘就乡村振兴和美画卷。提笔“党建红”,夯实组织基础,打造文明“新坐标”。积极探索“党建+”治理模式,把乡风文明建设与党建有机融合,让农村党员成为乡风文明建设的引领者、示范者。一是“党建+宣讲”,助力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组建“党员+乡贤+帮扶干部+志愿者”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以领导干部讲、党员带头讲、红色喇叭讲、田间地头讲、院落讲、入户讲等方式,采取“理论宣讲+百姓故事+现场互动”的形式向群众宣讲宣传相关政策60余次,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群众思想意识。二是“党建+积分”,激发示范作用。探索“党建+积分”治理模式,围绕“谁来积”、“如何积”、“如何管”、“如何用”,不断细化措施,将8个党员中心户与积分制结合起来,一个党员中心户承担一片区域的治理工作,从村民议事、平安建设、移风易俗、文明新风、美丽人居、助人为乐等多个方面进行实时评价,着力推动群众思想意识转变,提高文明素养。三是“党建+志愿服务”,推动服务质量。坚持需求导向,推动志愿服务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公示党员志愿者服务范围和联系方式,推出“群众派单、组织领单、党员接单”志愿服务订单认领模式,实现志愿服务需求和供给精准对接。帮扶家庭困难学生、留守儿童4名,推荐就业岗20余人,解决群众“烦心事揪心事”120余件,以实际行动切实将党的温暖送到广大群众心中。
驻笔“生态绿”,注重环境保护,树立文明“新意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建设经验,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让农村增“颜值”、提“气质”、升“品质”。一是群众自治。通过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等自治组织作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形成“包村干部+村两委+党员+网格员+公益岗+村民”的多维环境整治新模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截至目前,已逐户走访32户,张贴农户“环境三包”责任制70余张,引导村民明确自身责任,履行自身义务,争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引导者、监督者和实践者。二是干群共治。依托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项目,上级财政投入200余万元,改造村内花池及排水沟,增设村民家门口庭院灯,铺设村内主路沥青,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项目,打造小花园、休息亭、排水沟、党建文化长廊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长廊等,村内基础设施显著提升。由党支部书记牵头,划定卫生责任区域,定期对公共区域环境、村寨环境、室内和房屋周边的环境进行打扫,共开展专项环境整治30余次。三是常态督导。由镇级成立的督导小组不定期开展督导检查7次,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随手拍”,现场交办并提出整改意见,做好指导整改,明确整改时限,倒逼责任落实,用好“红黑榜”进行实时通报,压实责任、传导压力。
翻笔“经济蓝”,发展特色产业,展现文明“新作为”。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统筹谋划布局特色产业,促进“两个增收”。一是巩固传统产业。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紧紧抓住发展传统橡胶产业这条“主线”,种植橡胶2100亩,进行科学化管理,为橡胶产业健康发展打牢基础,人均橡胶经济年收入达1.2万元以上。同时,村组干部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承租和转租,积极盘活村级集体资产,种植集体橡胶800余亩,年收入2万元,切实解决集体“无钱办事”问题。二是发挥土地效益。引导群众勤劳致富,采取个人种植、承包出租等方式全面消除土地搁置荒废问题,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播种总面积50亩、产量3500吨以上,每年种植蔬菜、毛豆、豆子、辣椒、茄子等冬季作用500亩,每年经济效益可达20余万元。三是强化示范带动。始终坚持以党支部为引领,以青年人才回乡反哺为契机,辐射带动村庄产业发展、村民就业、文化传承、文旅融合、基层治理等全面提档升级,村党支部书记带头种植柚子、沃柑种植面积达到36亩,带动30名群众就业,获得收益7万元。鼓励村民从事边民互市交易,104名村民加入合作社,加强中老两国民间交往交融,促进边境和谐稳定。
收笔“幸福橙”,创造和美生活,绽放文明“新风尚”。大力实施惠民文化工程,让乡风文明融入农民日常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底蕴。一是建强文化基础。建成了标准篮球场、气排球场、陀螺场、门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配备了农家书屋、党群活动中心、文化室等功能活动室,形成了一个服务功能完善、渠系道路配套、娱乐设施齐全、绿化亮化同步的新农村。组建民间文艺队伍,以“送文化下乡进村”为抓手,用好乡村大舞台,扎实“一村一年一场戏”等喜闻乐见的惠民文体活动。二是传承传统文化。以“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为主题,组织开展节日文化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在参与活动中传承节日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截至目前,开展“砥砺奋进二十大”、“普法进村寨”、“‘红色先锋’助力乡村农耕”“3.5学雷锋 爱心入户”等主题活动20余次。三是做好非遗传承。在民风民俗、生活习惯、文化传承、村寨建筑上统筹规划,深入挖掘优秀傣族传统文化蕴涵,培养咪坎、咪香、波应叫、波应坎等一批民间文艺创作人,将乡风文明与村民礼仪道德融入章哈、舞蹈等,创作《迎新年》、《古韵章哈》、《认哈书召》等一些民间歌曲和舞蹈,用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他们转变思想观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腊组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