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法制

聚焦基层党组织|解民忧,叩百姓门进百姓心

时间:2024-04-21 文章来源: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265f0af741.jpg

  朱桂曼(右二)在居民议事厅调解问题。受访者/供图

  “阿姨,叔叔,先喝茶。”潮州市开源社区朱桂曼的调解工作从一杯茶开始,“品一品清茶,聊一聊家常,很多矛盾纠纷就慢慢化解了”。朱桂曼是潮州市湘桥区太平街道开元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多年来,她认真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着力打造“和美”开元社区。2023年10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在北京联合召开全国调解工作会议,朱桂曼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以广东省受表彰的唯一代表身份到北京领奖。

  朱桂曼是情系群众、调解矛盾的基层干部的缩影。

  作为直接与群众接触的干部,基层干部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工作的成效。传递党的声音、情系人民群众,来不得半点敷衍,需要进百家门、听百家言、解百家忧,真心真情为民解忧,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叩心门,解民忧

  “最近一段时间,我们正在进行老旧小区的‘三线’整治,对社区里的杂草也要进行全面清理。每天入户聊天,有难题也会请街坊到社区的居民议事厅,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有什么事就当面解决。”

  基层矛盾化解,是基层治理面临的最突出的任务。

  前不久,有一户顶层住户,不愿拆除私自拉起来的遮阳网,影响了雨棚、“三线”整治工作进度。

  “我知道这些群众最初拉遮阳网,是因为他们住顶楼,大热天暴晒需要遮阳,风雨天四面空旷需要遮雨。前两天,社区其他干部入户讲解,但该住户很抵触。”

  了解情况后,朱桂曼邀请户主到社区居民议事厅,请阿姨和阿叔一起喝杯茶。通过喝茶聊天,朱桂曼耐心听完群众的心声,了解矛盾起源,甄别矛盾类型。“我首先把文件政策向住户表达清楚,同时和阿姨拉起了家常。我们做调解工作,除了正面讲解政策,也要有人文关怀,讲礼讲情讲法。最终,户主们同意拆除遮阳网。”

  开元社区位于潮州古城中心区域,古城区住宅民居建筑拥挤、道路狭小,随着古城旅游业的发展,沿街经营店面日益增多,给社区治理和居民生活带来新的难题,也导致了一些矛盾的出现。

  如何有效进行调解?朱桂曼不断加强基层治理工作的探索,为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提供“家门口”的活动空间和场所,搭建居民间的“连心桥”。她建立居民议事制度,打造双忠庙居民议事厅,让居民在喝茶聊天中共商民生实事、化解邻里纠纷。

  近年来,在广东省司法厅的大力指导下,潮州市司法局首创“茶文化六步调解法”。“茶文化六步调解法”已经在潮州各乡镇、村(社区)被广泛推广运用。

  “我们开元社区更是对这个方法进行了生动实践。”朱桂曼介绍,“茶文化六步调解法”,包括识茶,甄别矛盾;醒茶,追根溯源;泡茶,公平公正;斟茶,把握分寸;敬茶,以礼相待;悟茶,疏解心结。

  在朱桂曼看来,做群众工作,需要基层干部有共情能力,“话说到群众心坎上,平时要和群众打成一片”。

  “我们潮州就是到哪里都是喝茶,没有喝杯茶解决不了的事。”

  “看到她冲茶,心情也会缓和下来。”

  …… ……

  社区群众纷纷表示。

  基层调解工作需要“接地气”,除了“茶文化六步调解法”,朱桂曼更是走遍了开元社区内的每家每户。

  “做好新时代的人民调解工作,就是要进百家门、听百家言、解百家忧,当好群众的贴心人。”朱桂曼表示。

  传政策,连民心

  走进江门恩平市恩城街道米仓村,只见绿树成荫,一片春意盎然。去年到今年,米仓村沿着“四旁”即宅旁、村旁、路旁、水旁,以及“五边”即路边、水边、村边、山边、景区边,进行规模种树,不断“见缝插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米仓村属于城郊村,地域面积大、经济活跃度较高、人均收入相对略高,但也面临村庄人居环境较差、房屋建筑较为杂乱、土地贫瘠缺水、社会治理难度大等问题,村庄整体环境整治和提升压力比较大。

  怎么让村庄变美?这是个不小的挑战。米仓村第一书记张涛告诉《南方》杂志记者:“省委关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战略部署,找准了和美乡村建设的症结所在,也为我们建设和美乡村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2023年7月,张涛成为米仓村第一书记后,为了将省委部署的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落地落实,“我们及时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组织‘两委’干部和村小组长进行集中学习,并发动村干部和无职党员走村入户、逐家逐户宣讲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大意义和可以为村庄带来的显著改变”。

  围绕“在哪种”“种什么”“怎么种”,张涛和其他党员干部们一起,广泛进行宣传发动,积极传递党的好声音。

  “政府牵头帮助一点,社会支持一点,乡贤帮助一点,村民赞助一点。”张涛告诉《南方》杂志记者,通过“四个一点”的方式,在米仓村的“四旁”“五边”已经种上了香樟、黄花风铃、紫花风铃、黄晶果、茶枝柑等1300多棵,“近期计划再种植1000棵以上,覆盖米仓村18.9平方公里的边边角角,过往极难整治的环境黑点逐一消化!”

  绿美米仓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植绿种绿,不仅美化了环境,节约了成本,也能有效提高村民收入。

  在米仓村下辖的高沥村和竹围村,村民封建传统意识较为浓厚,以影响“风水”为由对在村旁种树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我们安排村‘两委’干部和自然村村长,逐家逐户走访调研,一家一户听取意见,通过当面讲解、发动亲属等方式详细了解诉求、宣讲种树的好处。”张涛介绍,通过努力,最后村民一致同意,在村旁的闲置土地上种上经济价值较高的果树,一来不影响村里的“风水”,二来美化了环境,还可以带动村民增收。

  果树种下后,预计将为高沥村增加28万元年收入,为竹围村增加12万元年收入。

  建制度,有长效

  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提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举措,是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的要求。

  如何让干部实实在在地熟悉民情、了解民意、解决民忧?近年来,广东各地涌现出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

  在云浮云安区,自2022年3月以来,一项名为“书记家访”的工作正在持续开展。云安区要求,区、镇、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要进村入户“家访”,探索“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制度化机制,集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023年7月初,江门新一批155名第一书记接力上岗,握好乡村振兴“接力棒”,成为江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新领头雁,郭欢就是其中一员。

  郭欢用了3个星期时间,走遍了来苏村6.6平方公里的土地,随后又忙着为来苏村打造文旅产业,争取更多的项目合作和宣传推广。

  韶关仁化县按照农民群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作规律,依托领导干部驻点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创新开展“民情夜访”活动,由县、乡镇领导深入挂点村倾听民声、掌握民情,就地解决群众揪心事、烦心事。

  2020年以来,汕尾市开展“一亲三心”活动,通过机关干部“返乡走亲”、镇街干部“驻村连心”、村社干部“入网知心”、基层党员“联户交心”,让各领域各层级党员干部下沉基层“脚板沾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当前,通过不断探索制度化建设,广东不少地市持续推动党员干部与不同类型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零距离听取意见、了解诉求,让广大党员干部直奔基层、直面群众、直击矛盾,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原文链接:https://www.gdzz.gov.cn/zgxc/gddt/content/post_20756.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