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党务知识

党史上的纪律故事·马锡五巧解老诉户难题

时间:2024-04-13 文章来源:七一网 作者:佚名

  

  1943年,延安农民交公粮支援抗战,人们在乡间土路上用驴驮运粮食。新华社 图.png

  马锡五1930年参加革命工作,曾任陕甘宁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陕甘宁省委常委等职。他创立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司法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锡五在司法实践中,不仅尽量将政府法令和群众意见、民间习俗相结合,而且始终不忘党的宗旨和党员身份,十分注重将党的方针政策和纪律要求运用于实践之中。

  摸底老诉户杨兆云一案

  1946年4月,马锡五在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上当选为边区高等法院院长后,立即从甘肃陇东地区来到延安。他到任后,首先认真学习边区政府颁布的各项法令法规,随后便深入基层了解情况。

  出发前,马锡五特意向熟悉当地情况的审判员赵志清征求意见,请他谈一谈延安北部几个乡镇的情况。

  赵志清回答:“马院长,这次调研,我建议去蟠龙,可以顺便调查一下老诉户杨兆云的案子。这件事拖了好几年了,到现在还没有解决。”

  原来,杨兆云家世代都是农民。他一方面是干农活的行家里手,肯吃苦;另一方面,心眼比较多,总是精打细算,不愿在任何事情上吃亏。

  1941年底,杨兆云响应边区政府号召,送大儿子杨拴牛参加八路军,自己也成了一名光荣的军属,受到邻里的尊敬。

  第二年夏收时,杨家割完麦子后,收获的粮食足足堆起了两个大麦垛。杨兆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高兴地对家人说:“今年收成不错,再加上拴牛参军了,公家兴许还要照顾咱们,能少交一些公粮。”

  然而,令杨兆云失望的是,公粮任务公布之后,他发现政府并没有因为杨家是军属而给予减免。

  不久,当乡里的催粮队来催交粮食时,杨兆云不停地向他们抱怨,以各种借口拖着不交。半个月过去后,全乡其他人的公粮都交了,就剩下杨兆云一家没有交。

  蟠龙乡乡长王云林听了催粮干部的汇报,知道了杨兆云拖欠公粮的事情,十分生气。他立刻作出决定,请示区政府,强令杨兆云碾麦交粮。

  过了几天,岔口村村长来到杨兆云家催粮。这一次,村长说话的态度和口气较之前都强硬了不少。杨兆云心里犯了嘀咕,知道不能再硬顶着不交粮,便想出一个缓兵之计。他待村长走后,马上叮嘱二儿子背了两斗麦子送到粮草站去,试图蒙混过关。

  第二天一早,杨兆云见天气很好,便想把自己的麦垛晒一下。谁知,等他到了放麦垛的地方,却一下子傻了眼。只见十几个民兵在王云林的指挥下,正风风火火地将杨家的麦垛拉开、晒好,准备随时碾麦。

  “你们要干什么,抢粮食吗?”杨兆云气呼呼地质问道。

  “噢,老杨啊,你来了啊。你不交公粮,我想你知道我们是要干什么啊!”王云林心里也有气,便话里带刺地回应杨兆云。

  “你碾,我让你碾,你干脆连我一块碾了!”说完,杨兆云冲过去,躺在已经摊开的麦子上。

  “杨兆云,你不要耍赖皮!我们不吃这一套!”王云林气得脸色铁青。

  民兵们听后,连忙将杨兆云拉到一边。

  王云林不再理会杨兆云,指挥民兵迅速碾麦子。不一会儿,他们便装好几袋麦子,随后用骡子送到了粮草站。

  杨兆云回到家,气得一夜没有合眼。他大致算了一下,被强行收走的麦子,加上头一天二儿子送去的两斗麦子,自家一共被多收了一斗三升麦子,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第二天一早,杨兆云不顾老伴和二儿子的劝说,执意去延安县政府告状。他申诉的理由是:头一天他主动交了两斗麦子,怎么能说他抗粮不交?为什么要强行拿走他家的麦子,这算不算违法?多收的一斗三升麦子,为什么不还回来?

  延安县政府接到杨兆云的申诉后,便叫来区长张振武和乡长王云林了解情况。张振武和王云林坚持认为乡政府的做法没有过错,像杨兆云这种有粮不交的行为就应该好好治理,多收的一斗三升麦子就算是对他的惩戒,否则以后就乱套了,难以开展征粮工作。

  延安县司法处经过数次调解,双方依旧各执一词,一方不肯承认工作方法有问题,另一方坚持认为对方行为失当。就这样,这件事一直僵持了四五年。

  马锡五做思想工作

  马锡五了解案情后,直接来到杨兆云家中,同他进行交谈。杨兆云一见马锡五,十分吃惊。他没想到高等法院院长会亲自到自己家中,关心自己的事情,态度还十分和善。于是,杨兆云便将满腹的委屈向马锡五进行了倾诉。

  马锡五听完杨兆云的倾诉,非常诚恳地表示:“我们个别基层干部的官僚主义作风确实是很严重的,派民兵强行征粮是违法乱纪的行为,我一定帮助他们改正。可是,我们当军属的,也要明白一个道理,你家里不主动交公粮,不仅让基层干部完不成任务,群众影响也很不好,你说是不是?”

  “马院长你说得对哩!我也有不对的地方,我一定改正!”马锡五的坦诚交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杨兆云十分爽快地表示,今后一定配合好政府的工作。

  离开杨兆云家后,马锡五又来到边区政府,叫来了区长张振武和乡长王云林。马锡五语重心长地对二人说:“你们想尽快完成公粮任务是对的,但不注意工作方法,搞简单粗暴那一套,那是要犯大错误、出大问题的。事实上,在对待杨兆云的问题上,可以说,你们不仅违反了党的纪律,还违反了有关规定,杨兆云的诉讼不是没有道理的。”

  “唉!马院长,你是不知道,遇上蛮不讲理的人,真是能把人肚子给气炸了!”王云林是个急脾气,抢在张振武前面向马锡五抱怨起来。

  “我们当干部的,尤其是党员干部,就是要比群众站得高、看得远。工作要大胆干,但犯了错误也要承认和改正,否则,那就是官僚主义!”马锡五严肃地说,“我认为,无论是作为党员还是干部,你们应该向杨兆云赔礼道歉,归还多收的麦子,检讨自己的不当之处。”

  马锡五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语,说得王云林和张振武连连点头。他们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愿意去给杨兆云道歉,并且在群众大会上进行检讨。

  区长、乡长道歉

  过了几天,又到了种麦的时节。一大早,杨兆云便套好耕牛,准备下地去耕田。正往院外走时,他远远看见两个人牵着一头骡子向自家院子走来,骡背上还驮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口袋。原来是区长张振武和乡长王云林。

  “你们怎么来了?”杨兆云问道。

  “来找你啊!怎么,是要去耕田吗?先别急!我们把多收你的一斗三升麦子还回来了。另外,我们还要正式向你赔礼道歉。强打你家的麦子,还有多收你家的麦子,这事是我们不对,你别再往心里去了,今后我们还是一家人啊!”张振武诚恳地对杨兆云说。

  王云林也说:“是啊,老杨,马院长知道情况后,对我们进行了批评教育。我们不对的地方,请你包涵啊!”

  “这是哪里话嘛!只要和我把这事说清楚了,气顺了什么都好说嘛!这点麦子,还大老远驮过来干啥呢?就留给公家吧,就当我老杨给咱政府尽点心。”杨兆云见区长、乡长亲自登门向自己道歉,十分感动。

  杨兆云没有想到,拖了好几年的问题,马锡五两番谈话就给解决了。杨兆云看着张振武、王云林真心诚意的举动,想着自己过往的行为,忽然觉得有些羞愧,便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有错啊!我不该抗粮不交,现在想想真是丢人现眼啊!”

  张振武、王云林从杨兆云家回去后,马上向马锡五进行了汇报。

  “好,这就好了!我们的干部知错就改,就是好干部;我们的群众,知错认错,就是好百姓。我们相互理解,才能把日子过好。”马锡五说。

  就这样,困扰当地干部多年的杨兆云申诉案,被马锡五巧妙地解决了。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48183.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