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学习研讨

让“信访”成为人民信任之访

时间:2024-04-13 文章来源:七一网 作者:佚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永葆为民初心,深入践行“四下基层”要求,把信访这个“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办好办实,用心用情赢得群众的信任。

  顶得上去,做敢于负责的“担当人”。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基层面临纷繁复杂的信访矛盾,要解决的都是不好办的事,不论大小,件件棘手。有句话是,为官避事平生耻。党员干部要勇于直面问题、担当责任,不回避、不躲闪、不推诿,主动“接招”,还要敢于尝试各种新的方法和思路,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措施,解决实际问题,维护群众权益。

  沉得下来,做基层民意的“知情人”。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之情则乱。深入群众,才能找到方法。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带着责任、带着感情,以“四下基层”为抓手,真正放下架子、扑下身子,随机调研,解剖麻雀,察实情、听真话、取真经,准确、全面、深透地摸清所在村社、乡镇和所属领域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找准诱发各类信访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为化解矛盾提供依据和遵循。

  讲得明白,做思想心结的“开导人”。思想通了,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孟子》里有句话,“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党员干部首先要主动学,深入钻研《信访工作条例》等法规,学懂弄通理顺核心业务,熟悉惠民政策和村情民情,问题说得清楚,政策答得上来,让自己成为“百事通”才能“解百事”;其次要善于讲,多运用大白话、家乡话等讲政策、答疑惑,平等对话、耐心沟通,让群众明白有事找谁办、怎么办,避免跑错路、走空路,消除误解,打开心结。

  办得到位,做纾困解难的“热心人”。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党员干部要站稳人民立场,和群众换条板凳坐,心怀“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紧迫感,从群众反映强烈的公平教育、扩大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民生领域的信访问题入手,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将心比心,小事细做,把能够解决的解决到位,不能解决的解释清楚,增强群众满意度、信任感。

  经得考验,做群众口中的“好评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规矩意识和纪律意识,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在小事小节上加强防守,一点一滴完善自我,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以公道正派的形象取信于民。要始终坚持原则,严格按照法规政策开展工作,不徇私舞弊,不偏袒任何一方,让群众在信访过程、结果中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用实干实效赢得群众好评。

  (作者系重庆市奉节县委办公室主任)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48173.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