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法制

梅州梅江:打造示范样板 引领全域振兴

时间:2024-04-04 文章来源: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2023年11月6日,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现场会召开。会上宣读了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梅州市梅江区长沙镇小密村、三角镇泮坑村、城北镇上村村、西阳镇筀竹村、金山街道周溪村和西郊街道西区村榜上有名。

  6村入选为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后,梅江区集中资源力量,持续在特色产业发展、绿美生态建设、民生保障等方面着重发力,加快建设典型村,让各村学有榜样、干有标杆,示范带动整体提升,推进强区促镇带村。

  兴产业 树牢“产出思维”,因地制宜激活资源

  1月21日,国育源乡村产业园正式开园。作为长沙镇小密村新引进的项目,该项目将以国防教育、民兵整训基地带动辖区文化旅游、乡村振兴、民政和医疗社会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将小密村打造为集户外拓展、国防教育、研学、红色教育、综合培训、康养旅游为一体的城郊综合性培训基地和农旅融合发展示范村,全力打造长沙“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示范样板。

  “项目总投资上千万元,面积超600亩,通过‘红色’‘绿色’‘金色’结合,在三年内打造完整产业链。”梅州市国育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赖玉峰介绍,项目预计每年能为小密村增加村集体收入50万元,带动就业近百人。

  “长沙镇将积极整合小密村以及全镇资源,全力做好要素保障工作,凝心聚力推进企业和镇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进一步发挥出典型村的示范带动效应,以点带面推动长沙‘百千万工程’。”长沙镇党委书记张天然表示。

  近年来,小密村充分利用辖区资源,通过发展民兵训练、水产产业、光伏发电等,推动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22年的11万元提升至2023年的82万元。在原有产业基础之上,小密村计划成立强村公司承接项目工程,力争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各典型村树牢“产出思维”,立足本村资源禀赋优势,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多元业态等方式不断壮大特色产业,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村集体和群众增收致富。

  依托泮坑旅游风景区优势,梅江区三角镇泮坑村以农文旅融合为抓手,着力打造“郊野胜地·绿美泮坑”。目前三角镇聘请了梅州市粮源臻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郑靖作为泮坑村的“产业村长”,通过引进农旅项目,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项目计划投资100万元以上,盘活60亩闲置土地,打造集研学、采摘、露营、共享菜园为一体的休闲基地,一方面村民出租土地得租金,另一方面也可以打工得薪金。”郑靖介绍,项目计划于6月建成,预计带动就业20人。

  按照规划,下一步,泮坑村计划成立强村公司,做优精品旅游,按照“筑巢引凤、村企共建、产业配套”思路,集约平整项目用地,培育一批泮坑农业引领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推动镇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集“颜值”“气质”于一体的生态田园新村庄。

  资源匮乏的村如何发展?城北镇上村村探索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路。原先,上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只靠两口水库,仅有4万元,是典型的“落后生”。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和“产业村长”的帮助下,上村村激发内生动力,在有限的资源里找出路,探索出了租赁、售卖农产品、投资分红等多种集体收入来源。

  “我们通过盘活撂荒地发展农业,利用闲置天面发展光伏产业,成立村集体占股25%、村民占股33.4%的梅州市上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现农民增收,集体增效,企业发展。”城北镇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驻上村村第一书记余广庆介绍,2023年上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77.7万元。

  优环境 以“绿”为媒,广泛发动开展植树造林

  挥锄铲土、扶苗填坑、踩实浇水……日前,“绿美广东”梅州青年林植树活动在城北镇上村村举行。团省委书记冉波,梅州市委副书记、梅江区委书记陈金銮参加活动,与青年志愿者们共同种下青年林。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开春以来,梅江区6个典型村积极发动好党员干部当先锋、作表率,带头对自家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美化,带头建设“美丽庭院”和“五小园”,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带头做好村民的思想引导和组织发动工作。

  “植绿倡议书发出后,我们村有的村民捐地种树,有的村民自觉装扮自家庭院。”城北镇上村村党总支书记古海斌介绍,其中党员吴松昌积极响应,不仅将自家打造成了广东省美丽庭院,还捐出村道旁的土地,建设绿美家园;退休返乡乡贤方锐城则把房屋旁边的园地拿出来,准备打造成公园,让村民共享美景。

  “以前是干部干、群众看,现在是一起干、齐点赞。”在上村村生活了67年的村民吴松昌很有感触,“这几年,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凝聚力也越来越强了。”

  在西阳镇筀竹村,沿路旁载下的桃花开得正盛。今年筀竹村计划种植1000株绿植,通过发动党员群众捐资捐款,3月初便种植桃花、杏花等果树1500株,超额完成预期目标。

  近年来,筀竹村以“绿”为媒,推动“绿美资源”转化为“绿美经济”。目前,该村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村集体收入从2021年的17.47万元升至2023年的60.52万元,实现了从空心村、荒芜村到典型村、示范村、网红村的美丽蝶变。

  “我们将持续‘造绿景’,试点打造‘绿美公路+绿美公园+绿美河道’一体化绿美景观示范带。”筀竹村党支部书记李小龙表示,目前筀竹村产业旅游道路环境优化提升工程已顺利完工,10.32公里绿美乡村公路顺利建成,正在谋划实施筀竹村沿河步道绿化美化项目,加快打造具有筀竹特色的古树小公园集群。

  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当前梅江区大力推进典型村绿化美化,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赋能产业发展,推动乡村“颜”“值”双提升。

  在金山街道周溪村,当地大力推进周溪河十里梅花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不断“美村容、兴产业”,建设环境整洁、乡风文明、宜居宜业的新农村,民宿、茶室、咖啡室等新业态悄然兴起。

  “周溪村紧邻嘉应学院、梅州职业技术学校等学校,如何把人流变成现金流,是我们未来的发展重点。”金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古焕青介绍。

  目前,金山街道与周溪村已共同成立强镇富村公司——梅州市金山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接下来,公司将整合利用百岁山郊野公园、周溪十里梅花长廊等绿美资源,通过“山水生态”激活“山水经济”,打造休闲经济、体育经济和农旅经济,推动2024年周溪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

  惠民生 基层善治,打通“最后一公里”

  “灯亮了,生产生活更加便利了,幸福道路更加宽敞了。”去年,小密村环湖道路路灯安装工程全面竣工。

  由于缺少项目资金,小密村环湖路段原本未安装路灯。为保障群众出行安全,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长沙镇人大代表团将小密村环湖道路路灯安装工程列为代表团年度民生实事,采取“社会捐款+村民自筹”的方式,筹集工程资金。其间,共发放300多份捐款倡议书,走访多家企业、农户,凝聚起社会合力,推动小密村环湖路段全亮灯。

  建设典型村同样让三角镇泮坑村村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以前是一到年节就堵得厉害,我们开摩托车都过不了,现在道路通畅多了。”泮龙路打通后,村民熊元兴由衷感到高兴。

  近年来,泮坑村因农旅频频“出圈”,吸引众多市民前来游玩。据不完全统计,高峰期时,每天有上万人前往景区,但城区通往泮坑村的道路少且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

  为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回应广大市民群众对改善泮坑风景区交通环境的热切期盼,三角镇党委、政府经多次调研论证、协调沟通,推动泮龙路项目于2023年第二季度正式动工建设,并于2024年2月7日建成通车。

  “这不仅是条民生路,还是产业路。”泮坑村党总支书记彭增文介绍,泮龙路开通后,泮坑村交通困局得到有效缓解,同时有利于该村引进农旅项目,带动村民就业增收。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在加快建设“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过程中,梅江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手抓振兴发展,一手抓民生保障,用心用情办好群众关切事,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西郊街道西区村,当地以创建梅江区“无信访村(社区)”试点为契机,把依法信访写进村规民约,并搭建祖屋议事厅等平台,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群众诉求及时解决在基层一线,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推动建设和美乡村。

  “祖屋议事厅就是群众议事厅,有什么事都可以坐下来现场沟通解决。”西区村党委副书记黎伟锋表示,无信访村(社区)的创建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跑得更勤,还要在问题解决、矛盾化解上更有办法。

  “我曾反映小区门口卫生状况较差,村委会亲自上门解决问题,派人前来打扫,如今看不见随处乱扔的垃圾,卫生情况得到较大改善。”讲起身边变化,西区村村民朱姨竖起了大拇指。

  从软弱涣散村,到产业兴旺、百姓安居乐业的和美乡村,近年来,城北镇上村村不断建强村“两委”干部队伍、发展村集体经济,同步开展一系列民生实事,升级道路、修建公园、安装路灯,积极创建无信访村(社区)。

  “以前村道很狭窄,有车经过时村民要躲着车走,十分不便。”上村村村民陈春香介绍,2023年6月她向村民小组长反映此事,很快有了回应。

  为了解决资金难题,上村村积极发动群众捐款,得到了积极响应,最终筹款近20万元,预计今年7月道路将修建完成。

  群众有呼声、干部有作为。在推动“百千万工程”典型村建设过程中,梅江区党群齐心协力,共建美丽家园,推动乡村振兴与民生改善并蒂开花。

  ▶一线实践

  党建引领 兴村富民

  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梅江区西郊街道西区村以党建为引领,广泛发动社会力量,集中资源力量,把推进绿美生态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与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

  在西区村一处停车场,党群合力种了60多棵树苗。这一停车场,是西郊街道动员辖区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攻坚活动的缩影。

  “以前这一片是群众的菜地,由于地势低洼,遇到下雨时,容易积水,招引蚊虫。去年我们决定把这里改造成停车场,一来可解决周边群众停车难的问题,二来可优化人居环境,三来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西区村党总支副书记黎伟锋介绍,号召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2023年11月停车场正式开始营业。

  “街道和村干部经常上门宣讲,让我们了解‘百千万工程’是利民工程,当然要支持。”村民陈东胜不仅主动让出几垄菜地,还将老宅无偿让出给政府进行盘活,“人居环境好了,大家都受益,何乐而不为。”

  据了解,为提高群众对“百千万工程”的认知程度,西郊街道定期组织辖区党员干部、企业、共建单位等深入下沉一线,到西区村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宣传推广,凝聚共识,引导广大群众理解支持“百千万工程”。

  居住在西区村的党员陈海华退休后不忘发挥余热,每周参加街道组织的宣传活动。“以前垃圾乱丢的情况看不到了,大家都很自觉把房前屋后打扫干净。”陈海华表示,经过宣传发动,群众的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在街道党员干部的积极发动下,西区村党员无偿捐赠100多棵苗木,让出“边角地”打造“口袋公园”、智慧停车场,推动曾经“脏乱差”的环境变成了“洁净美”。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西区村盘活辖区闲置资源,打造5个停车场,累计建成11个停车场,推动2023年村集体经济增长近40%,达到37.6万元。黎伟锋介绍,2024年,西区村将力争村集体经济突破50万元,努力实现村庄美、产业兴、百姓富。


原文链接:https://www.gdzz.gov.cn/zgxc/gddt/content/post_20671.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