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弥勒市红万村是彝族阿细人聚居的山寨,是彝族“阿细祭火”文化的发源地,该村先后荣获“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国传统村落”的称号。近年来,西一镇传承弘扬“祭火”文化,以文培元、以文聚力、以文兴业,构建起大文旅发展格局,把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充满时代气息的文化创造,文化赋能凝聚传统村落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红万祭火
以文培元,滋养乡风文明。坚持以活动阵地便民化、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队伍群众化为着力点,完善村内文化服务功能。聚焦“哪里有群众,文明实践活动就延伸到哪里”的工作目标,以元旦、春节等传统节日为契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2024年组织开展“村晚”“村BA”“阿细跳月”“摔跤”“祭火”等群众乐于参与、吸引力强的群众性文化服务活动6场次,切实将精神文化“大餐”送到寻常百姓家,用先进文化引领乡村思想文化阵地。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好婆婆、好媳妇”“乡风文明红黑榜”等先进评选活动4次,引导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摒弃陈规陋习,使移风易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树立文明新风尚,助力乡村振兴。
摔跤
以文聚力,推动乡村治理。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学习推广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党建+网格”双挂联体系,优化设置网格16个,广泛吸纳本土人才、非遗传承人、模范带头人任网格员,形成“人人入网格、事在网格办、难在网格解、情在网格结”的治理模式,通过“一村一辅警”“一村一法律顾问”推动网格顺畅高效运行,实现一网兜住烦心事。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打造人才“资源库”,汇聚旅游能人、产业带头人、工艺美术师、民间艺人等智慧力量,挖掘培养乡土文化人才60余人,以“三话六学”实践活动为抓手,编排《火祭》《阿细霸刀舞》《阿细人民跟党走》等阿细音乐舞蹈作品12个,让村民唱好自己的歌曲、演绎身边的故事。培育时代新风貌,推动形成“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的治理格局。
带动地摊经济
以文兴业,驱动产业兴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挖掘“阿细祭火”文化符号,抓住“十百千万工程”“云南省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建设,发挥独具特色的“火”文化优势,整合各项资金7000余万元,高标准建成“阿细跳月”传承基地、祭火广场、祭火文化展览馆、“火文化”壁画等附属设施,对村内进行绿化亮化,植入场景体验、娱乐、民俗等新业态,实现农耕文明与现代文明有机融合,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味,“中国红万·多彩非遗”品牌不断升华,进而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让村民吃上了“旅游饭”,乡村旅游逐渐拓展成“惠民项目”。2024年红万“阿细祭火”节,接待游客达8万人,创收121万元。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然而优秀乡村文化不仅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而且能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如今,红万村因深厚底蕴而写就的文化葳蕤之气,正在广袤阡陌的“革命老区”中激荡开来。
通讯员 毕龙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