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四下基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民服务解难题。脚下沾上多少泥土,心中就会沉淀多少真情。“四下基层”要怎么想、怎么干,关键在于旗帜鲜明地突出一个“下”字。
学懂向“下”内涵,从“机关门”到“百姓门”。实践充分证明,“四下基层”既是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传家宝”,也是群众观察党风政风的“窗口”。下基层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工作态度,不自以为是、不高高在上、不脱离实际。使命在肩,带着责任下基层,自觉不选“车轮子”,主动“迈步子”,下沉田间地头、工厂车间,践行“一线工作法”,和群众同坐一条“凳子”,解开群众思想上的“扣子”,聊家常、唠心声,变“坐堂审案”为“上门把脉”,用心用情查找那些“停留在笔头、搁置在案头、痛点在心头”的症结所在。“面对面”“点对点”讲政策、谈希望,变“群众呼声”为“政策哨声”,实打实把具体工作干到群众“心窝里”,既“稳扎稳打”、现场就办,也“小步快跑”、急事急办。
弄通向“下”意义,从“要我下”到“我要下”。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四下基层”既是践行初心的应有之义,也是解决难题的关键一招。党员干部落实的好不好,既要群众评议,也要看实绩;既要“奖杯子”,也要“抽鞭子”。心不甘、情不愿的“无奈下”,身到心不到“逼着下”,板着脸、腿难迈、话逆耳,既听不到群众真心话,也看不到群众真所需。因此,党员干部下基层,既要有务实的作风,更要有务实的手段,既要带着心沉下去、更要带着感情去交谈,用心用情“擦亮双眼”,才能真真正正砥砺扎扎实实、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的优良作风;才能在“矛盾窝”中锤炼过硬本领,推动各项工作往实里抓、往高水平做。
做实向“下”要求,从“找对策”到“明方向”。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作出决策之前,先听他个八面来风,让决策“冒热气、接地气”,既能让上级部署直达一线,也能让群众看得懂、听的透。做好基层群众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一阵子的事情,要坚持实干导向和问题导向,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虎头蛇尾。写好向“下”文章,既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做到深、实、细、准、效,又要运用“四不两直”,扑下身子,避开“经典路线”“景观户”,真正沉到一线,看最真实画面、听最真实声音,切实把“四下基层”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用新作为、新担当开启新征程,用新成效指引为民服务新方向。
赵太崇(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纪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