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一、新时代下乡村振兴的发展特点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乡村振兴展现出独特的发展特点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于农村发展的重视,也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坚实基础。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强调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五大发展方向。这一战略的实施,是对农业农村问题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资源配置,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全面进步。新时代乡村振兴注重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目标。一方面,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强调绿色发展,推行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既满足了市场对于绿色食品和有机产品的需求,也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
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保护和传承农村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发展乡村旅游,挖掘乡村文化资源,通过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二、新时代下乡村振兴的难点及挑战
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难点。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导致城乡之间、乡村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农村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城市的一半左右,这种收入差距长期存在并且有扩大的趋势。由此导致的消费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使得乡村地区的经济活力不足,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也难以推进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教育资源、医疗条件、就业机会等方面的限制,乡村地区的年轻人才普遍选择外出务工或迁往城市生活,导致乡村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日益严重。这种“人才外流”现象不仅影响了乡村的经济发展,也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传承产生了负面影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许多乡村地区仍然存在着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水电供应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制约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外部投资者的投资意愿。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相较于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农业科技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农业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还能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当前乡村地区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足,创新体系不健全,导致农业生产仍然依赖传统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地区面临着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三、共同富裕提出的现实背景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之一,旨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一方面,高收入群体不断增加,另一方面,低收入群体也日益扩大。这导致部分人贫困,部分人富裕。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过于依赖资源开发和低成本劳动力,导致经济增长较高,而另一部分地区经济增长较慢,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我国的三大产业发展仍然不均衡,在提倡大力发展“大农业、大粮食、大市场”的政策推动下,农业受到重视,开展了19年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也将近7年,但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时期优先发展重工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这导致大量资源投入于第二产业,而第三产业缺乏发展动力,难以实现共同富裕。电子商务的兴起,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但只是少部分人获得了改革了红利,其他下岗职工转为自谋职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问题,农民工的问题等都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的三产结构呈现哑铃型的局面。当前的城镇化建设已经达到饱和,电子商务带动了智慧城市的发展,虽然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这使得大量农村人口贫困,而城市居民在国家金融政策的导向下,提前消费、透支信用,贷款用于再生产的老板越来越少,在“00”后人间清醒,“三不”现象越来越凸显,越来越多的商品滞销,线下门店的倒闭,人们的消费能力和需求不断下降。工业和化工业的发展,必然导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过量开采,治理环境污染社会成本上升。这不仅影响到人们的健康,还增加了社会的贫困和不公平现象。
在此背景下,实现共同富裕的呼声越来越强,界定共同富裕、评估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心中所向,党之所想,党的“一切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终极体现,此问题无论在理论体系构建和现实路径、方法、策略上亟待整合落地。
四、共同富裕的理念与乡村振兴的相互影响
富裕是指全体人民的收入与财富水平不断提高,通过高质量发展提高财富总量与全社会福祉。共同富裕是体现我国高质量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同时蕴含了全面富裕和全民富裕的深刻意义。共同富裕的理念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提出的发展目标,旨在通过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增加民众财产性收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措施,实现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和全体人民的共享繁荣。这一理念的提出,对于均衡区域发展、缩小城乡差异、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中国农村发展的总抓手,其核心目标是通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个方面的综合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理念与乡村振兴战略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相互影响与内在联系。共同富裕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的,也是其重要前提。乡村振兴的成功实施可以为共同富裕提供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反之,共同富裕的实现也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和支撑。
在具体实践中,乡村振兴战略与共同富裕理念的相互影响表现在多个层面。首先,在产业发展上,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发展特色产业和壮大集体经济,通过创新驱动、科技支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这不仅增强了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助力共同富裕的实现。其次,在生态建设方面,乡村振兴战略倡导绿色发展理念,通过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条件,也是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此外,在社会治理方面,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基层治理体系的完善,强化了农村法治建设,增强了农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最后,在文化传承上,乡村振兴战略注重乡村文化复兴,保护和传承农村传统文化,这不仅丰富了农民的精神世界,也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之间的相互促进并非自然而然,它需要政策的精准引导和有效落实。在当前实践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农业产业链条不完善、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等,这些都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共同富裕理念的实现。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断推动共同富裕,就必须深化农村改革,提升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水平,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共同富裕的理念与乡村振兴战略在新时代背景下具有深刻的内在联系,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推进。要实现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良性互动,就需要在政策设计上更加注重两者的协同性,在实施过程中更加注重精准性,在监管机制上更加注重长效性,从而确保乡村振兴战略与共同富裕理念的双向促进与共赢发展。
五、共同富裕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指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即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中国人多地广,共同富裕不是同时富裕,而是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和奋斗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出现了八次。2022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解读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表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方面是由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显著特色。
共同富裕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发展战略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共同富裕不仅是乡村振兴的目标,也是动力和手段。共同富裕的理念强调收入分配的公平和效率,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价值指导和行动方向。在乡村振兴中,通过促进土地、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例如,江苏省多地通过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和电商等新业态,成功地带动了农民增收,实现了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为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
共同富裕的实现有赖于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尤其是交通、水利、能源和信息网络的建设,不仅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还有助于农产品的流通和市场的拓展,进而提升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质量。同时,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覆盖和质量的提升,为农民提供了平等的发展机会,缩小了城乡差距,这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
共同富裕倡导的是富裕的普惠性,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不能仅关注经济发展,还需关注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使农业成为保护生态的重要力量。同时,挖掘和弘扬乡村文化,保护传统村落,既能增强乡村的文化自信,也能为乡村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资源和支撑。
共同富裕对乡村振兴提出了人才培养和科技支撑的要求。农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通过农村教育投入的增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普及和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够有效提升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农业的科技含量,这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共同富裕还要求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通过建立健全农村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有效缓解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强其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不仅是保障农民基本生活的需要,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作者:李阳(玉溪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