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其中首位就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量,本质是先进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只有抢占先机,加大创新力度,科学把握好新质生产力蕴含的“三组辩证关系”,我们才能进一步增强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握好“天线”与“地气”的关系,打好“方向盘”,走稳“务实路”。旗帜指引方向,思想凝聚力量。只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密结合基层实际,才能把好发展的“方向盘”,向康庄大道稳步迈进。一方面,要悟透上接“天线”的政策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领悟内涵,准确领会党中央决策意图,做到思想上高度统一。另一方面,要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接地气”措施。在吃透上级政策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深入调研,多角度、全方位思考破题之法,形成具体工作举措,帮助“小个专”、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链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积极探索服务融合、职能融合、载体融合新机制,促进其高质量发展,确保政策精神发挥最大效用。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握好“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打好“特色牌”,走稳“独木桥”。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各不相同,这是我们需要承认的普遍矛盾。各级政府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明确自身定位,深入研究当地的经济结构、地理区域、产业基础、人口结构等“个性点”,因地制宜,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进行分类施策,找准着力点和主攻方向,按规律办事。聚焦重点领域大胆探索、大胆突破,打好“特色牌”,走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握好“立新”与“破旧”的关系,打好“衔接拳”,走稳“新赛道”。“立”与“破”是唯物辩证法的一对重要关系,党的百年奋斗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为我们提供了“先立后破”的科学方法论,要学会运用“先立后破”来破解发展新质生产力中面临的方式转变、动能转化和产业升级出现的难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新质生产力不是空中楼阁,没有传统产业的支撑,“产业大厦”必定会坍塌,故发展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不能被忽视、不能被放弃,而应坚持“先立后破”,打好统筹推进这套“衔接拳”,形成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一方面,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紧扣形势所需、发展所盼,发挥政府宏观战略导向作用,前瞻部署,抢占“新赛道”,尊重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大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让更多科技成果争先涌现。另一方面,要秉持“循序渐进,条件具备,时机成熟,‘逐项销号’”的原则,先让科技成果尽快体现在传统产业的生产模式、生产动能上,再借助政策优势、技术手段积极促进一批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生态化转型,为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进而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关键之举。我们要牢记嘱托,坚定不移深化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规律性认识,在科学把握“三组关系”上持续发力,切实答好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道“时代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