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时评

系统施治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

时间:2024-03-18 文章来源: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小马拉大车”通常用来形容基层治理中资源、能力与任务不匹配的情况,也是各级党组织实现党建引领、公共服务职能、文明建设有机结合的基础性难题。基层“减负”与“赋能”是改善社会治理的“一体两面”,“减负”重在减形式主义、减官僚主义、减层层加码;“赋能”重在解决“权责不匹配”的问题,促进事和权相统一。无论是“减负”还是“赋能”,都要树牢系统思维、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在根源上下功夫,让基层干部腾出宝贵时间精力谋实事、促发展、惠民生。

  聚焦“减负”抓落实,确保基层“轻装上阵”。基层“减负”深得人心、正当其时,重中之重是要破解当前基层表格多、档案多、文件多、会议多、督查多、考核多、APP推广任务多等各类问题。“减负”不等于“减少”,决不能停留在少开了多少会、少发了多少文件、压减了多少台账等表面功夫上,必须彻底摒弃文牍主义、大力倡树勤廉之风,真正为基层减负、松绑。“减负”更不是“减责”,要防止“为了减负而减负”一刀切做法,引导基层干部知责明责、担责尽责,全心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

  围绕“赋能”出实招,推动基层“强筋壮骨”。俗话说,“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基层之“苦累”,不仅仅源于事务的纷繁复杂,也源于部分上级单位的“趴窝”“甩锅”,最终形成“小马拉大车”的现实矛盾。有的单位习惯于“发号施令”,一有想法就要发个通知、一有事情就要开个会议、一有工作就要搞个责任分解,导致基层一线“权责利不对等”“事多人少钱更少”。基层是各级决策部署的落脚点,基层干部则是保证落实的最终践行者。要坚持权责统一,推动更多资源资金、管理权限、人财物等向基层一线倾斜,给予基层更多的“资源权限”。

  激活“数据”新动力,构建基层“快速通道”。基层工作形式往往以线下“传达”“反馈”为主,耗时长、任务重,而且效率较低。随着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字执政”“数字治理”等管理方式越来越受到基层欢迎。要精准搭建平台,全面梳理功能交叉重复的信息系统,开发设计“一站式”综合平台,全力打通信息系统壁垒,实现多套数据互通共享、各类数据实时交换,让“数据多跑腿、基层少填表”,真正以数字技术破解“小马拉大车”的治理困境。

  用好“培训”关键招,提升基层“履职能力”。基层干部业务能力如何、干事状态如何,直接影响着党的惠民政策能不能落地落实,影响着广大群众的看法和口碑。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既要在“减负担”上动脑筋、做足减法,更要在“强本领”上出实招、做实加法。要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基础工程,紧紧围绕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抢险救灾、基层治理等重大任务,加强基层干部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注重丰富理论水平与提升业务水平同步推进、相辅相成,让基层干部肩膀更硬、底气更足。

  畅通“监督”主渠道,防止基层“问题反弹”。“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一线,而是上行下效。”破除形式主义、深化基层减负绝非一日之功,必须久久为功、善作善成,着力在建章立制、抓久抓常上求实效。要强化专项监督,定期通报曝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反面典型案例,督促指导部门单位深入开展警示教育活动,深刻汲取教训。要强化标本兼治,制定“责任清单”“任务清单”,改进提升督查考核方式,既有明查又有暗访,既听汇报又察实情,既发现问题又帮助解决问题,让基层从疲于应付的“陷阱”中走出来,凝心聚力抓落实、干实事。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深化基层“减负”“赋能”,根本目的在于更好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要紧盯顽瘴痼疾,精准靶向整治,锤炼马不离鞍、缰不松手的定力,保持反复抓、抓反复的韧劲,全面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作风积弊,让更多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埋头苦干、做出实绩。

  施树年(双江县委组织部)


原文链接:https://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3/15/44267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