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时评

严惩“按键伤人”已成社会共识,网络应让人好好说话

时间:2024-03-18 文章来源:七一网 作者:佚名

  据上观新闻报道,3月9日下午,上海代表团在审议“两高”报告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女足原主帅水庆霞谈及网络暴力问题。她表示,网络的压力是无限大的,舆情很严重的时候,我们不能说话。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如何整治网络暴力,向“按键伤人”亮剑,依然是社会公众关心、代表委员关切的热点话题。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公权力要为受害者撑腰,网暴行为必须付出代价。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完善网络综合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治理网络暴力也当是题中之义。

  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前不久,前女足国门还在直播间痛斥网络喷子。不仅是名人明星,从杭州粉色头发女孩到“寻亲男孩”刘学州,再到取快递被造黄谣的杭州女子……普通大众也在一次次热搜中成了网暴的受害者。一些网络喷子对他人肆意的谩骂侮辱甚至是诽谤造谣、侵犯隐私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当事人的名誉,对其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有的甚至造成了受害者不堪重负最终选择轻生的严重后果。网络暴力不仅是“社会毒瘤”,还是一股网络戾气,把网络空间搞得乌烟瘴气,身处其中的每个人都可能沦为受害者。

  可以说,公众苦网暴久矣,如何打击网络暴力已成为社会共识。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网络暴力具有隐匿性和集中性,治理起来也有不小的难度。许多网络喷子自认为在网络空间随便说说无关痛痒,存在“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但随着各类案例的曝光,如今我们也越来越认识到网络暴力的危害性与违法性,互联网不是法外空间,网暴者必须付出代价。

  惩治网络暴力行为,首先法律要长出牙齿。一方面,相关法律法规要对网络暴力行为进行明确清晰的界定。去年7月国家网信办发布了《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就明确指出,网络暴力信息具有违法性和不良性。我国刑法、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也对惩治网络暴力作出了明确规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助于进一步明确什么是网络暴力,为公众行为划定红线,同时也为惩治网络暴力提供了法律的准绳以及制度的保障,如此才能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另一方面,降低维权难度,为受害者及时提供有效法律救济,加强网络空间的人格权益保护,让网暴者付出代价,既是为受害者撑腰,同时还能倒逼一些键盘侠收手。

  与此同时,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更重要的是从源头上将网络暴力遏制于萌芽。而其中的关键是,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网暴既是从网络中来,那么,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就责无旁贷。加强用户管理,建立完善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机制;利用大数据、算法、关键词预警等新技术,及时监测网暴现象并将之消弭在萌芽状态,网络平台须担起责任来。

  还值得注意的是,网络暴力行为往往与热搜相伴相生,一些网络喷子借由热点话题造谣引流博眼球已是惯用伎俩。对此,网络平台还要进一步优化热搜机制,不为扣帽子、抡棒子、带节奏等无底线博流量的行为推波助澜,同时还要积极引导热搜向善向上,让更多有价值的新闻话题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这既是平台自身长远发展的必要之举,同时也是引导建设向上向善网络文化的题中之义。

  治理网络暴力,需各方形成合力。从司法机关到主管部门再到网络平台,只有全社会都筑牢惩治网暴的防火墙,才能有效将其遏制于萌芽,才能形成敢于说话、好好说话的网络空间,切实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网络生活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上游新闻评论员 龙春晖


原文链接:https://www.12371.gov.cn/Item/646451.aspx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