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村(社区)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主力军,重庆市璧山区正兴镇尖山子村在基层治理中不断摸索,牢牢把握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大方向,聚焦听民声、解民惑、聚民心,巧用“三连招”完善治理服务机制,推动基层治理效能和服务水平整体提升。
搭建一个“面对面”院坝会,架起为民服务连心桥
低保该如何申请,特困续保该怎么办理,撂荒地整治的补贴是什么标准……在尖山子村,院坝会上的内容总是“接地气”,每个问题都与群众生活、村庄发展息息相关。
群众在哪儿,院坝会就开到哪儿。在与群众一同拉家常、摆龙门阵中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是院坝会的目标。尖山子村在解决群众问题上下足功夫,形成一套“说、议、办、评”闭环办事流程——群众话语“说”心声,干群共同“议”办法,干部高效“办”事项,民主客观“评”结果。同时,建立问题收集化解台账,将能办理的业务现场办理,能敲定的细节现场敲定,复杂问题“清单式”逐项办理、限时销号、跟踪问效,全程纪实留痕,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依托这套流程,尖山子村已召开院坝会48次,收集归纳问题82个,掌握社情民意82条,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75个,让院坝会成为干部宣传政策、干群协商议事、解决群众诉求的连心桥。村民表示,以前有点事情都要去一趟村委会才能办好,现在简单的事情家门口就能办了,非常方便。
打造一个“膝促膝”调解室,巧解矛盾纠纷千千结
邻里矛盾、损害赔偿、宅基地纠纷……类似这样纷杂琐碎的基层纠纷,往往最考验基层干部的“手艺”。为此,尖山子村选拔出一批政治合格、熟悉业务、热心公益、公道正派的党员骨干以及乡贤,充实到人民调解队伍中,担当起调解室调解员的责任。调解员们采取“坐诊”协商、“出诊”化解、“会诊”研判的“三诊”模式,让“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尖山子村村民肖坤玉和陈举超因产业园征地赔偿发生经济纠纷,二人互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调解员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前往现场了解情况。在弄清事情来龙去脉之后,调解员多次耐心做工作,用乡言俚语讲解现行的征地拆迁政策,强调做事要合理、讲理、有理,并将“远亲不如近邻”的乡土人情融入纠纷调解中,成功化解双方矛盾。最后,当事双方都退了一步,各享受该份土地50%的征地赔偿款,邻里重归和睦。
目前,尖山子村调解室已化解砍伐林木过界、家畜毁坏庄稼等矛盾纠纷12起,展现出“恩怨化和谐”的良好局面,让群众矛盾少了,心情美了。
组建一支“心贴心”服务团,共谱幸福和谐奏鸣曲
为健全服务群众零距离的基层治理体系,尖山子村建立“村—网格—微网格”治理体系,把基层党建和政法综治、民政、城管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将全村划分为2个网格、6个微网格,配齐配强网格队伍,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的天然优势,组成心贴心的服务团。
网格员按照“地域就近、工作就便、条块结合”原则,将信息采集维护、安全隐患排查、特殊困难户帮扶关爱等工作纳入网格管理,推动基层网格治理服务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服务零距离”。
精细化的服务将触角延伸到家家户户,实现“一张网”管理知民情,12名网格员走访、慰问定点联系服务户500余次,为295户家庭的人口、土地、收入等信息建立网格档案;全覆盖治理解民忧,助推实施饮水加压泵安装项目,完成7户村民适老化改造,改善村民人居环境;“孺子牛”服务暖民心,全村党建网格累计开展“春送慰问、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等志愿活动20余次,为群众常态化提供急事代跑、意见代收、难事代办等服务,受益人群达500余人。
如今,尖山子村的基层治理不断生根发芽,院坝会拉近群众心距离,调解室化解群众心疙瘩,服务团排解群众烦心事,通过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叩开了群众心门,赢得群众认可和支持。下一步,尖山子村将继续在“三连招”上持续发力,将基层治理与全村中心工作有力有效结合起来,切实把治理效能覆盖到乡村的“末梢神经”,有效激发建设共建共治共享和美乡村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