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电子耳标相当于牛的‘身份证’,使用时打开‘兽医千里眼’APP扫码,即可查看牛的性别、疫苗注射、实时健康状态等信息……”初春时节,走进沙雅县央塔克协海尔乡库尔玛买力村肉牛养殖基地培训室,新入职的员工通过视频演示了解智慧养牛系统,掌握基本操作。
“自从用上了智慧养牛系统,提高了生产效率,基地肉牛的病死率大幅度降低,同时节省了养殖成本。”看着圈舍里一头头膘肥体壮的西门塔尔牛,基地负责人依明·喀迪尔笑着说。
从传统的牧业村到现代化养牛示范村,库尔玛买力村的成功密码是——智慧养牛。2021年初,村“两委”和县交通运输局驻村工作队通过多方调研论证和征集村民发展意愿,决定引进适应性强、育肥快的西门塔尔牛改良品种,采取“村集体+多户合作联建+效益分配联享”的产业发展思路,走标准化、规模化、智能化养殖之路。
图1-指导养殖户掌握智慧养牛系统
2021年6月,村“两委”和工作队引导依明等10名养殖大户成立沙雅县库尔马美力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争取乡村振兴项目资金4615万元,打造占地148亩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基地,建设20余座标准化暖圈,完善消毒室、青贮窖等基础设施。采取“牲畜入股+托养分红”模式,鼓励274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当股东,由基地统一育种、防疫、销售,提供“一站式”托管服务。
“我家12头牛托养到基地,一头牛一年能分红500多元。我和妻子在基地务工,每个月能挣8000元,两份收入让生活越过越好。”村民艾沙·买买提乐呵呵地说。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传统养牛人工成本高、养殖风险大,为破解发展瓶颈,村“两委”与工作队牵线搭桥,重庆有牛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为基地开发集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于一体的“兽医千里眼”信息平台,聘请公司技术员蹲点指导,打造信息化管理操作室,依托视频监控、电子耳标、温湿度传感器等设备,实现智能化养殖。
图2-运用新技术给牛体检
“高清摄像头可看到各圈舍食槽剩余量,配合电子耳标,可在信息平台全面掌握牛的生长状态。大家看,1号圈左片区21号牛,体温异常,我们过去看看……”蹲点技术员张建与3名员工快步走出信息化管理室,向1号圈赶去。
在现代科技的加持下,2023年,基地新建标准化暖圈20座,存栏西门塔尔牛1200余头,出栏300余头,收入400余万元,带动村民养殖西门塔尔牛3000余头,牛产业成为强村富民的支柱产业。2023年10月,库尔玛买力村被评为“自治区乡村特色产业示范村”。
“大家抓紧时间,下午六点前把饲料加工出来,分发到各圈舍……”在饲料加工车间,10余名工人按规范操作为牛备足“口粮”。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饲草料成本高、粪污堆积的问题接踵而至。村“两委”和工作队迎难而上,邀请地县农牧技术人员到村调研论证,提出“以畜带草、以草兴畜、畜肥还田”的种养循环模式。
图3-饲草料加工
村“两委”和工作队引导村民将500亩土地流转给基地种植青贮饲料,并采取“村集体出资+社员自筹”方式,投入50余万元建设占地500平方米的饲料加工车间,引进两条智能化生产线,2023年加工饲料5000余吨,不仅实现基地饲料自给,还以低于市场价格让利出售给本村和周边养殖户。
有了饲料供应链,粪肥利用链也要跟上。村“两委”和工作队引导基地建设粪便无害化处理厂,安装发酵罐,建设粪污堆积棚,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将牛粪转化为沼液、沼渣,牛粪实现“绿色”变身,作为有机肥供应饲草种植,实现种养良性循环。
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目前,基地拥有养殖区、饲草料种植区、饲草料加工区、无害化处理区,吸纳30名村民从事养殖、种植、饲草料加工等工作,人均月收入3600元。
图4-粪污无害化处理
“我们将以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为重点,持续完善智慧化养殖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牲畜繁育、饲养、防疫、销售等环节的智能管控,筹建牛肉深加工车间,实现延链补链强链,让乡亲过上‘牛’日子。”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王钰琳说。(阿克苏地区“访惠聚”办公室徐秀芳、钟阳峰、李春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