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文化

【金色风采】李银贵:巧解群众矛盾纠纷

时间:2024-03-02 文章来源: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2015年11月11日,临沧市凤庆县人民法院鲁史法庭副庭长李银贵30余年的法官生涯画上句号。“我手上还有6起纠纷没结束调解,如果交给他人,可能不太了解当事人的具体情况。既然当初是我接手的,肯定要处理好。”办理退休手续时,李银贵向领导提出继续工作的要求。

  李银贵退休后,鲁史法庭成立了“贵叔调解工作室”,将部分情况简单、争议不大的矛盾纠纷交由其调解。几年间,李银贵向群众提供义务法律咨询服务2000余次、协助调解案件200余起、诉前化解矛盾纠纷300余起,先后获得“全国法院先进个人”“云南省最美法官”等荣誉称号。

  从“小李”到“老李”

  “有法官‘离巢’,也有法官‘恋巢’,李银贵选择在一线坚守……”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一位领导曾这样讲述李银贵的故事。从1977年参加工作到2015年退休,李银贵在基层法庭工作35年,先后任职于凤庆县人民法院三岔河法庭、小湾法庭、鲁史法庭。

  鲁史法庭所辖3个乡镇,条件艰苦,但李银贵一干就是30年。在跋山涉水开展司法服务、巡回审判的过程中,“小李”变成了“老李”,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为“贵叔”。

  “贵叔”不好当,用李银贵的话说:“半辈子都在‘打独桩’。”刚工作时,李银贵独自撑起三岔河法庭,连桌椅板凳都是他上山挑木板来请木匠做的。“那时候,法官的大部分工作是到少数民族村寨普法,白天跟群众一起干活,趁休息或农闲时进行普法宣传。”李银贵回忆道。

  因交通不便,李银贵每年只有一周的假期。为了能在家多待一天,需要昼夜赶路。“每次回家要带两对1号电池供手电筒照明,夜路长着呢。”李银贵感慨。后来,法庭有了年轻人,但一年近200件案子的庭前准备工作基本还是由“贵叔”负责。“我平常处理的大多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十件案子九件调。”即便如此,同样的话、同样的理,只要出自“贵叔”的口,群众就信服。

  35年间,李银贵办理诉讼案7000余起、接待信访当事人2万余人次,鲁史法庭多次被县人民法院评为先进法庭。上级部门想把李银贵调到县里工作,可征求意见时都被他婉言谢绝:“我习惯在基层工作,怕群众找不到我会失望。”

  调解纠纷的行家里手

  退休后,李银贵继续在“贵叔调解工作室”发挥余热。2017年10月,鲁史镇何氏姐妹对簿公堂,起因是姐姐何某欠堂弟何某坤一笔钱,由于对方催得紧,何某便在妹妹何某芸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姐妹俩共同继承的林地抵押给何某坤。何某芸一怒之下将姐姐诉至法庭,调解纠纷的任务落到了“贵叔调解工作室”。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相互责怪也无济于事,还得协商怎样解决问题。”李银贵将当事三方请到调解室,耐心听取各方意见后,提出两个解决方案:一是评估林地的经济价值,由姐姐向妹妹支付相应款项,林地归姐姐所有;二是妹妹兑付属于姐姐的款项,林地归妹妹所有。经调解,当事三方达成协议,由妹妹何某芸垫资收回被抵押的林地。

  “调解工作不是‘和稀泥’,而是在法律的框架下,为发生纠纷的群众找到一个合情合理的解决方案。”李银贵说,事情厘清了,道理讲明了,当事人的心自然就敞亮了。

  2017年10月,“贵叔调解工作室”接手了一起夫妻矛盾较大的离婚案件。经过李银贵释法析理,双方达成离婚协议。然而,女方主张的3万元抚养费,男方却不愿支付。听完双方的讲述后,李银贵看出了男方的心思——当地经济条件差,娶媳妇不容易。他觉得,媳妇没了还要赔钱,因此不愿支付抚养费。

  李银贵对男方说:“你现在觉得自己亏了,不愿出抚养费,不想承担责任。可你有没有想过,孩子长大了会怎么看你?”经他劝解,男方次日一早就把抚养费送到了法庭。

  甘当群众“法律顾问”

  一天晚上,李银贵的电话响起。来电的是凤庆县新华乡某村村民王某。王某的妹妹嫁到了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县,几年前,丈夫外出务工后杳无音信,王某的妹妹便和邻村一男子同居,并生下一个孩子。

  没想到,“消失”多年的丈夫突然回来了,还以重婚罪将王某的妹妹告上法庭。王某担心妹妹要坐牢,孩子无人照顾,急得团团转。“不要担心,你妹妹还在哺乳期,即便罪名成立,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也不会被收监执行,她还可以照顾孩子。”经过安抚,王某的情绪终于稳定下来,最终的判决结果也和李银贵的分析完全一致。

  某村村民刘某和张某两家土地相连,刘某在两地交界处种了一棵核桃树,枝叶繁茂的核桃树将张某家的土地阳光遮了一大半,导致地里的农作物减产。张某向刘某索赔遭拒,只好向李银贵请教解决问题的办法。李银贵建议张某:“其实你也可以在两地交界处种一棵果树,这样大家是平等的,谁也不吃亏。”后来,刘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妥,在办理砍伐证后主动砍掉了核桃树。

  如今,“贵叔调解工作室”已由年轻人挑大梁,李银贵转变角色,担任“幕后指导”。然而,周边群众遇到法律问题,还是习惯听听“贵叔”的意见。“贵叔”也和过去一样热心解答,帮大家出主意。

  本刊记者 杨旭东 通讯员 康文明/文


原文链接:https://ylxf.1237125.cn/Html/News/2024/2/29/441255.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