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2023年4月22日,以“人才引领 一路黔行”为主题的第十一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在贵阳开幕。图为开幕式现场(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贾智 摄)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贵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推动贵州人才工作“闯新路”“出新绩”,形成人才汇聚“强磁场”。全省人才规模稳步增长、人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机制日益健全、人才环境持续改善、人才效能逐步释放,为促进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进入新时代,踏上以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贵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求人才。贵州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多次对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有关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强调,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最优先位置,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全国最有吸引力凝聚力的人才高地之一。2023年,省委常委会研究谋划部署人才工作,提出把人才工作与高质量教育、高水平科研、产业发展和区域重点建设相结合。
第3个人才日暨第11届人博会期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向省内外人才发出《致广大人才朋友的一封信》,向各路英才广发“英雄帖”、吹响招才引智“集结号”;省委主要领导召开专家人才座谈会,强调坚持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暖心留才,奋力推进人才大汇聚,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提供坚实人才支撑;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讲话,盛邀各方英才选择贵州、融入贵州、扎根贵州、圆梦贵州。
完善工作机制,鲜明人才优先导向。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调整充实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市县成立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完善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人才工作领导机构。“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人才”成为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
完善政策保障,提升人才创新活力。设立省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密集推出10余项人才政策,《关于优化整合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吸引人才、成就人才的政策文件接连出台,让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加强考核督促,落实人才工作责任。全面推行人才工作任务清单和工作台账制度,将开展人才工作“软任务”变为“硬要求”,将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推动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人才工作,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压紧压实行业主管部门和用人单位主体责任。
加强人才服务,营造爱才惜才氛围。开展“贵州杰出人才奖”评选表彰活动褒奖人才,设立贵州人才日礼赞人才,省委书记、省长向广大人才致信呼唤人才,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召开座谈会听取专家人才意见建议,定期组织专家健康体检、休假疗养、开展国情省情研修……全省各级党委深入落实党委联系专家制度,全省上下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的氛围日益浓厚。
构建引才育才新格局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贵州在“外引”和“内培”上齐发力,深入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做大做强人才基本盘。
创新体制机制引进高层次人才——
深入实施贵州省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设置企业人才、企业科技创新人才、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柔性人才5个人才项目,创新“平台引才”“以才引才”“柔性引才”等引才工作机制,建立引进重点人才编制“蓄水池”,设立贵州创业人才奖,对作出重要贡献的创业人才给予最高250万元奖励。对企业引进的科技创新人才,认定后3年内,省级每年按税前年薪的4%至8%进行奖励,以超常规举措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仅仅一年,全省共引进67名领军人才、97名拔尖人才、228名优秀青年人才、660名创业人才、3名技能大师、25名优秀技能人才,引才数量质量实现大幅提升。
盯紧关键领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聚焦实施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实现“四区一高地”主定位,积极探索“揭榜挂帅”“一事一议”等引才模式,利用贵州人才博览会、省外知名高校专项人才招聘等平台,引进落地各类人才近1.2万人;抢抓中央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机遇,争取中组部、团中央选派315名博士服务团成员来黔服务锻炼;累计争取对口帮扶城市选派干部693人、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7006人到我省参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围绕区域人才开发培育本土人才——
实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遴选培养计划”,遴选培养“十百千”人才869人,5年内将给予1.14亿元经费支持;通过“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计划,“组团式”选派25名人才到省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研修访学;持续开展“甲秀之光”访问学者计划,选派市县两级103名青年人才到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医院等学习提升,并创新开展省外访学模式,选派10个团组33人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5所知名高校研修访学;建成6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国家级平台载体;实施基层基础人才培训项目,通过“特岗计划”“国培计划”“三区教师支教专项计划”“技能贵州”行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等计划项目,每年培训各类基层基础人才30万人。
从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科研人才到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技能人才,从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到企业车间、田间地头,各类人才齐聚贵州,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同向同行,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能。
营造用才留才好环境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近年来,贵州先后出台人才“放活”系列政策,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释放各类人才发展活力。
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着力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开展“唯帽子”问题专项治理。
分类实施职称制度改革,完成国家27个职称系列中25个评审条件修订工作,将职称评审权限全面下放至省直行业主管部门、市(州)和用人单位。
改革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在贵州医科大学、遵义市农科院等4家单位开展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年度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交易额预计突破1亿元,发放“成果转化”贷款1700万元,推进科技成果从“纸”变“金”,实现科创成果项目化、产业化应用。
改革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有更大经费使用自主权,在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等27家单位启动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涉及科研经费3270万元。改革高校、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制度,编制印发《赋予科研单位及人员更大自主权事项梳理汇编(授权清单)(第一批)》,指导省属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切实为人才松绑。
完善人才流动激励机制,鼓励引导更多人才到基层单位贡献才智、建功立业,持续开展激励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行动,发动全省1.8万名农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服务157万人次,解决生产难题9.6万个,实现粮油产量再创新高;鼓励122名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到贵阳贵安开展兼职创新或项目合作。
从完善人才培养到改进人才评价,从畅通人才流动到激励人才发展……一项项制度举措顺应全面深化改革要求,上下延伸、环环相扣,切实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障碍,进一步释放人才活力,激发创新动力。
近者悦、远者来,人才聚、事业兴。
有了“人尽其才”的用才机制,还需要“人才满意”的留才环境。为了让人才从“贵漂”成为“贵定”,贵州从优化人才环境、提供便利化服务等方面着手,强化人才服务保障,努力创造一流人才环境。
构建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推动建成(在建)人才公寓和人才保障房5万套,为来黔人才提供安居保障;建设“青年人才驿站”1200个;建立“人才之家”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开通“96567”24小时人才服务热线,接听人才来电6636次,办理人才服务事项6095件,全面推行人才服务专员制度;为全省高层次人才发放“优才卡”“人才服务绿卡”,持卡可享有医疗服务、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优惠政策……设身处地为人才着想,千方百计为人才解决困难问题,让各类人才在贵州舒心生活、顺心工作、安心发展。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贵州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贵州实践呼唤天下英才。贵州将以最好服务、最优环境、最大诚意吸引人才、聚揽人才、成就人才,让各类专家人才留在贵州、扎根贵州、圆梦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