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专稿:旌德县珍藏着全国唯一一尊马克思银像,建立了皖南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红色历史底蕴浓厚。近年来,旌德县深挖、活用本地红色资源,通过创优载体、打造精品、储备师资等,以“接地气”的方式,变革命旧址为“大课堂”、红色事迹为“活教材”,全面提升党员教育的感召力、示范力和影响力。
建强阵地,解决“在哪教”的问题。对谭梓生纪念馆、梅大梁故居、仕川农民暴动旧址等红色路线中的重点革命遗址进行保护性修缮,先后投入180余万元建成5个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打造12个“沉浸式”红色主题党日活动基地。同步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满足红色实景观影、图文视频解说、场景模拟研讨等多种教学需求,有效解决农村党员党性教育场所不足的问题。截至目前,共开展红色研学活动近200场,吸引本地及周边党员群众线下打卡红色教育基地5000余人次。建成党建展厅、清廉教育以及党员教育学习课堂,开展体验式、沉浸式教学,拓展红色阵地功能,为广大党员精神补钙、思想充电。
盘活资源,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以“追寻红色根脉”为主旨,集中对党史人物、革命斗争、三线建设、改革开放等遗址开展实地探访,整理形成革命文物清单。对150余份“红色记忆”资料按照“红色人物、红色地标、红色事件”三种类型,编撰成书面史料,整理出版了《红色三都》《洋川翘楚》《胡明文集》等红色书籍,形成“活教材”。围绕本土红色故事,开发了《红日初升--皖南第一个中国共产党支部的建立》《皖南井冈——王家庄的红色印记》等特色专题党课,自主拍摄的党员教育片《红色文物讲故事:六号马克思银像》获评第十六届全省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交流活动特别奖,《信仰不灭——走进皖南游击战》入选第十五届“百部作品献礼建党百年”精品微党课。
移动课堂,解决“怎么教”的问题。创新教育内容、形式和载体,增强党员教育培训吸引力、感染力。打造“云展厅”“云课堂”,创建旌德县红色记忆“云展厅”,将全县40余处革命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的故事图文制作成二维码,在实地张贴,有效拓展读者群。上线新媒体栏目《打卡红色旌德》,让学党史从“面对面”到“屏对屏”。加强“旌德县红色资源数据共享平台”微信公众号内容策划,通过图文并茂和短视频等形式,连载红色故事、地情文章,即时推出每月旌德大事记,制发《党史上的今天》短视频364期,形成广泛的宣传效应。创新开展党史学习“流动大课堂”,在全县34条线路80辆公交车上精心打造主题车厢,方便广大市民乘车学史。
优化师资,解决“谁来教”的问题。大力培育一支专业的红色讲解员队伍,以群众的视角、接地气的语言、听得懂的道理、讲故事的办法,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发挥县委党校主体作用,吸纳县委讲师组骨干、旌德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党史专家、本地革命烈士后人、抗战老兵等20余人组建“红色党史讲师团”,保障红色教育专业性。依托全县11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精选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宣讲能力强的“两代表一委员”、党政领导干部、优秀选派第一书记、先进榜样人物、企业杰出人才组建“百人宣讲队”,面向普通党员群众分批分期开展红色党史“进田间、进校园、进车间、进网格”宣讲活动,面对面讲让党性教育接地气、冒热气。推动史志档案“七进”活动,深入机关、企业、乡镇、村(社区)、学校等地开展宣讲60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