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热点专题

在提高预报预警精准度上持续用力 为打赢防灾减灾救灾这场硬仗提供有力支撑

时间:2024-08-13 文章来源:四川组工网 作者:佚名

  8月7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晓晖先后前往四川省气象局、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看望慰问工作一线的干部职工,调研汛期气象精准预报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他强调,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各项部署要求,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进一步树牢“防范胜于救灾”理念,强化科技赋能,完善监测手段,在提高预报预警精准度上持续用力,为打赢防灾减灾救灾这场硬仗提供有力支撑。

  王晓晖首先来到四川省气象局,结合观看气象监测和大数据平台、气象预报业务平台、气象预警发布平台等演示,详细了解气象探测数据汇交、气象预报产品制作和预警信息分发流程,观看气象应急指挥车展示了解实战应用情况,并听取我省下一阶段天气分析和重点区域气象精准预测情况汇报,向气象部门长期以来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他指出,气象预报预警在防御应对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中具有重要先导作用。从现在到8月中旬我省局部地区将有强降雨天气过程,气象部门要继续发挥好“前哨”作用,严格落实值班值守制度,加强全方位立体化的气象监测,及时准确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为有效防范应对各类灾害赢得更大时间差和主动权。王晓晖强调,短时强降雨、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往往致灾性强,加强短时临近预报尤为重要。要借助雷达、卫星、气象站等收集实时观测数据,结合数值预报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方法,准确给出特定地区、特定时间、特定天气的精准预报,为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争取宝贵时机。

  在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与地质灾害防治研究院,王晓晖认真听取共享跨部门气象数据、构建地灾气象风险预警机制情况介绍,仔细观看我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系统、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平台等信息化平台应用演示,察看康定市姑咱镇日地村山洪泥石流灾后实景三维遥感影像及应急调查监测设备等展示。他指出,四川地灾隐患点多面广,而且受复杂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因素影响,部分隐蔽性、突发性强的隐患点位很难被发现。要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的多源立体观测体系,进一步找准地质灾害隐患点,切实摸清掌握全省地质灾害隐患底数,及时动态调整。要更加突出“防”,强化多部门联动会商调度机制,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尤其要把有重要基础设施分布、有群众聚居的地方作为重点区域,提升短临预报水平,科学指导防范措施落实。王晓晖强调,从近期我省突发的山洪泥石流灾害看,加强对非传统风险区、无人区危险地带这个薄弱环节的防范应对十分紧迫。要坚持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对风险隐患点之外的区域也要加强监测预警,落实专人加强巡查,确保出现险情能够快速响应、迅速行动,坚决果断转移受威胁群众,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在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王晓晖听取了该中心支撑我省近年来防御突发重大地质灾害、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基础性示范性工作情况汇报,走进地质安全物理模拟实验室,了解滑坡、泥石流灾害物理模拟试验场建设进展,对该中心在地质安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给予肯定。他指出,科技创新在地质灾害防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要充分用好卫星、无人机、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研发普适型智能化实时监测预警装备,提升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能力水平,助力基层提升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王晓晖说,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关乎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重大民生工程、生命工程。要根据宜治则治、因地制宜、轻重缓急原则开展治理,科学设计防范措施,提高重点地区和重点部位防御标准。对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又不宜采用工程措施治理的居民点,要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开展主动避让,积极有序推进避险搬迁,努力从根源上化解地质灾害风险。

  副省长胡云、左永祥,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调研。


原文链接:http://www.gcdr.gov.cn/content.html?id=63999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