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满眼青翠,景色如画。漫步在呼伦贝尔市景区、公园,到处涌动着文旅产业千帆竞进、异彩纷呈的汩汩春潮,让人惊喜、令人赞叹。呼伦贝尔市文旅事业亮点频现,接续不断的深度融合成果,无不彰显着全市上下砥砺前行的足迹与辉煌。
如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持续做大做强文旅融合,让其发挥出最大效益“惠民”“乐民”,一直是呼伦贝尔不断探索和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旅产业竞争力显著提升,非遗传承与保护风生水起,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全市文旅建设日新月异,呼伦贝尔大地处处流淌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展现着文旅迸发出的蓬勃生机与活力。
抓硬件建设 夯实文化服务根基
“这里环境好,资料齐全,书籍品类多,我一有空就带孩子来这里读书、学习、参加活动。”呼伦贝尔市民佳玲说,伊敏河文化艺术休闲运动长廊新时代广场红旗书吧是一处温馨的读书、学习、交流空间,对开阔自己的眼界有很大的帮助。
从书香四溢的城市书房,到汲取红色力量、传播红色精神的红旗书吧;从内容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到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型舞台话剧《父亲·大兴安》;从四季宜人的景区公园,到可供采摘露营的文旅特色小镇……呼伦贝尔市不断加大优质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打造“15分钟文旅惠民圈”,提升百姓幸福感,是事关民生的大事。2022年以来,呼伦贝尔市持续完善和拓展“15分钟文旅惠民圈”建设,建立更多群众自娱自乐的场地和设施,将公共文化服务送到百姓身边和家门口,让“文化惠民”真正走向“文化悦民”“文化润民”,让“15分钟文旅惠民圈”发挥最大效能,“圈”出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文化服务的幸福生活。
硬件设施是惠民基础。截至目前,全市有博物馆28家、艺术表演团体14个、公共图书馆15个、文化馆15个,为呼伦贝尔培育发展文旅新业态提供有利条件,也为推进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提供有效路径。
抓体育强市建设 初步形成全民健身设施网络
只有全民的健康,才有全民的小康,呼伦贝尔市正以“体育+”赋能文旅兴市。呼伦贝尔市体育局副局长张海军向记者介绍说,借助承办“十四冬”的有利契机,呼伦贝尔大力发展冰雪运动,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冰雪运动发展专项经费,加大政策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加速产业发展,冰雪运动焕发勃勃生机。
“截至目前,已实现全市冰雪运动场馆场地面向呼伦贝尔市户籍16周岁以下的青少年免费开放,并在全市160所学校开设冰雪体育课,引导超过10万名学生参与冰雪运动。”呼伦贝尔市体育局副局长张海军说。
据了解,呼伦贝尔新建成内蒙古冰上运动训练中心、呼伦贝尔市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凤凰山、金龙山滑雪场等大型体育运动场地场馆,基本实现旗市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和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种类多样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截至2023年底,全市体育总场地数量达到5790个,总面积648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9平方米。
此外,呼伦贝尔平均每年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达400余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106.31万人。同时,社会体育组织有序发展,现有旗县级以上体育社会组织362个,体育社会指导员6800人。
抓惠民活动 打通共享“最后一公里”
巍巍兴安岭、滚滚呼伦水,千里草原无翡翠、天鹅飞来故乡归。近日,在新巴尔虎右旗,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欢乐上演,现场掌声不断,热闹非凡。强基工程、文化下乡、法治惠民,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让城乡百姓共享“文化大餐”。
“轻骑兵”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用行动将精神文化建设融入百姓生活。同时,他们还设有多项免费服务项目,涉及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目前已有几十万人受益。
“能看到我们本土这么优秀的演出,感到很高兴,也很惊喜。”4月9日至10日,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乌兰牧骑举办了主题为“弘扬北疆文化,送欢乐、送文明”百团千场基层惠民演出服务活动。2023年,全市乌兰牧骑“百团千场”下基层、“送欢乐 送文明”演出服务活动2535场次,惠及农牧民270.7万人次,并围绕“两个打造”历时42天举办28场呼伦贝尔“文艺之都”——乌兰牧骑惠民展演,线上线下受众120万人次。
呼伦贝尔,是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文化名城。带着这份文化的积淀,悉心研究、大胆探索,不断提出新思路,多举措推动文旅服务建设,为群众打造了触碰文化、感受文化、充实精神文化生活的机会和平台。
文旅滋养着城市的灵魂,反过来,人的参与和创新赋予文旅更加鲜活的生命,在呼伦贝尔,文化旅游的雅致与城市文化的深厚实现了美好的“双向奔赴”。呼伦贝尔市将积极探索文旅融合新模式,持续创新文旅活动形式,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奏响主旋律、唱响最强音,让文旅惠民的成色更足、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强。
[责任编辑:孙慧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