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常德市武陵区作为常德市中心城区,主动适应城市改革发展新要求,牢固树立城市大党建新理念,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整体功能,为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提供坚强保证。
优化党建结构,促进融合发展
不断优化武陵区党建结构,发挥中心城区优势,扛牢主城担当,以党建引领不断提升服务效能。“三长”领建,形成“135”工作机制。聚焦“谁来管”建立了“区、乡街、村居、小区”四级联动指挥体系,即村居民代表联席会议。聚焦“管什么”明确了代表选配清单、工作职责清单、建设评估清单三张清单。聚焦“怎么管”创新了信息处置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履职评价制度、激励奖励制度、办点示范制度五项制度,畅通了武陵区基层治理“最后一米”。联合共管,组建新架构。以共建共享的理念,建立“1+N”党群联建互促工作委员会,引入129家社会组织党组织志愿服务入驻提供12类85项志愿服务,形成“党建+志愿服务联盟”共商共管模式。融合发展,打造新模式。非公企业党建紧扣文创产业发展主线,打造 “线上+线下”立体式党群服务中心,把党建融入“五好”园区建设,成功探索出符合主城区产业园实际的党建工作模式,引领园区先后争获国家、省、市级荣誉20余项。2023年,武陵互联网文创产业园非公党委被省两新工委评为“湖南省两新领域标杆党组织”。
汇集党建资源,激发运行活力
在以高质量党建带动和提升商圈管理服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探索走出了一条“新”路子。联建红色阵地。推行“红色文化进商场”,打造商圈红色阵地。积极整合利用闲置资源,建立16处联合阵地和3个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市级示范点,打造多功能党群服务平台,以“校企地”合作模式创新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常态化开展“芙蓉花”公益课堂、“七彩假期”暑托班,共举办各类活动85次、服务4000余人次。共享红色资源。坚持共建共享、免费开放,形成党群共进的良性互促局面。依托“艺丹沅”文艺部落、芦荻山乡黄爱纪念地、刘泽远烈士纪念亭、田工爱心屋、常德“六女”惨案旧址等优势资源,自主开发党性教育精品课程2项,先后吸引10余批次外地党校主体班学员、1000余次各级党群组织前来现场观摩学习。用活党建载体。依托“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以党支部为基本单元,创新打造党员教育“理论+情景”、全领域覆盖“线上点单—送学”等特色模式,为“三新”党员推送了学习链接20余条。组建24个微宣讲团开展“五进”活动,面对面为2000多名企业党员、老党员送学,实现了党员教育的有效覆盖。推动全区两万余名党员下沉基层,解决群众难题1.9万件。
强化基层保障,提升服务效能
从政策、薪酬、财政投入等方面强化保障,确保基层党组织持续向好运转。强化政策保障。对乡街、村级组织工作逐项梳理盘点,形成“管理清单”“服务清单”“治理清单”,进一步明晰乡街、村级依法履职、协助政府事项及公共安全保障等权责边界;认真落实干部带薪休假、健康体检、表彰奖励等制度。畅通基层干部晋升通道,2023年,从“五方面人员”中选拔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4名,优秀村(社区)书记考核招聘为乡镇(街道)事业人员8名,形成“提拔一批、带动一批”效应。强化薪酬保障。进一步完善村(社区)干部报酬结构,村(社区)两委正副职及村干部工资标准分别达7.2万元/年、6.5万元/年、5.8万元/年,社区专职工作者报酬达7万元/年,保障标准达全省一流水准。强化投入保障。加大资金、政策倾斜力度,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提升村(社区)运转水平,成功打造了“艺丹沅”党群文化部落,吸引13个乡村振兴项目落户,实现村集体收入年均增加2万元,进一步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