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近年来,通道县牙屯堡镇坚持党建引领,深入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围绕产业发展、文旅融合、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重点,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引领群众驶入增收致富的“快车道”。如今,镇域环境美了、村民腰包鼓了,群众的生活过得越来越有奔头。
牙屯堡镇驻地全景
找准定位,筑牢产业强基础。壮大集体经济。按照“一村一策”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农、林、渔等特色产业,逊冲村茶叶向规模化迈进,文坡村140亩冲荡茶叶基地完成整体开发,地马村建成全县首个荷鱼鸭共生示范基地,通坪村建成集养鱼、钓鱼、腌鱼、售鱼为一体的产业链。全镇13个村在大戊梁广场租赁门店,试点“村集体入股+能人经营”联营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强筋壮骨”。2023年,通坪村率先突破30万元大关。盘活林下经济。持续发挥森林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黄精、淡竹叶、钩藤等中药材产业,在党支部带领下,通坪村淡竹叶和黄精基地扩大至524亩,瑶朗村、炉溪村入列“整村推进,连村联创”林下经济钩藤产业发展项目。抢抓湖南省首批国储林建设试点乡镇契机,携手中林集团,完成5476亩国储林流转,实现为国储材、为民谋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美好愿景正逐步照进现实。点亮非遗经济。积极探索“非遗+”融合发展路径,文坡村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推出以侗锦织造为主的研学项目,吸引县内外中小学、高等院校前来体验。文坡村党委书记粟田梅利用“非遗传承人”的殊荣身份,开办侗锦织造坊,按照“公司+基地+固定员工+家庭工作室”的生产管理模式,带动3000余名妇女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侗锦织成的抱枕、围巾、领带等风格各样的产品远销海内外,年总产值超400万元。2023年,文坡侗锦团队走进《非遗里的中国》、湖南省非遗博览会,推动非遗文化“出圈出彩”,加速了非遗经济发展。
非遗传承人粟田梅在展示侗锦织造技艺
深挖优势,厚植文化兴魅力。拓宽文旅空间。主动融入全县全域旅游发展布局,以打造湘桂黔三省边区民俗文化高地为抓手,升级办好红色教育基地,擦亮民俗文化旅游新地标名片,助力涓流·侗见乡兴文化空间建设,不断提升边区文化旅游服务水平。2023年,镇综合文化站获评湖南省“最美潇湘文化阵地”、湖南省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示范单位,古伦村涓流·侗见乡兴文化空间获评怀化市第四批“文旅驿站”。深耕民俗文化。深挖民俗文化“富矿”,以大戊梁文化为核心,打造大戊梁歌会、金殿稔缅节、文坡恰坪偶、通坪鱼羮节等民俗节会,推出永不落幕的“村”晚——“戊梁飞歌·‘乡’当怀味”民俗文化周周乐活动,举办富有农耕农趣农味的牙屯堡镇村民运动会,芦笙舞、多耶舞、琵琶歌、草编、竹编、侗锦织造等侗族非遗艺术竞相呈现。丰富业态体系。不断探索“旅游+”模式,打造旅游新业态,围绕大戊梁广场,建成以大戊梁民俗风情一条街、公路沿线风光带、一村一品产业园为亮点的农文旅特色环线,休闲娱乐、小吃夜宵、手工文创、旅游康养等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带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文旅精品不断上新,为文旅市场发展注入了全新动能。
湘桂黔原生态大戊梁歌会在牙屯堡镇大戊梁广场举行
彰显特色,绘就农村美画卷。探索垃圾分类新模式。聚焦农村垃圾分类治理,由地马村党支部牵头,携手社会公益组织,共同探索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资源化利用,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逐步形成“支部引领、社会参与,党员带头、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深化五拉联动新机制。强化人居环境整治“一盘棋”思想,通过“支部拉网格、党员拉群众、团寨拉团寨、小手拉大手、先进拉后进”的形式,推动人居环境从“脏、乱、差”到“净、整、靓”的转变,通坪村、古伦村分别被评为省级、市级卫生村,文坡村被评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激发群策群力新活力。坚持让群众唱主角,最大限度凝聚合力,在全镇掀起一股建设家乡的热潮,古伦村号召村民及在外乡贤投工投劳投料,共筹集捐款140余万元,建成2座侗寨鼓楼,通坪五组群众自发捐款捐水泥,整治团寨卫生,村庄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