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近年来,南县明山头镇紧紧围绕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工作主线,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为着力点,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五大振兴”,有力推动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和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党建+产业振兴”,夯实乡村振兴基础。统筹推进粮食安全与高质量发展,铁腕推进3200余亩耕地流出图斑整治、严守耕地红线,深入实施105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发展现代农业,试点探索土地数字化改革、激活发展动能。在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紧紧围绕“一村一特”策略,挖掘乡村资源禀赋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等模式,推动基层党组织“上产业链”“进合作社”“入种养基地”,使党组织成为引领产业发展的坚强堡垒,鼓励各村发展稻虾种养、蔬果种植、农机服务、服饰加工、渔具制作等产业项目,实现“党建引领,村富民强”的目标。以服务全县经济建设发展大局为目标,积极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投产,投资4.2亿元的益阳国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储能电站项目已投入运营,起步营收达到1000万;投资2800万的洞庭湖北部地区分片补水二期工程南县老苏荷节制闸新建项目已经竣工。
“党建+人才振兴”,点燃乡村振兴引擎。深刻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重要内涵,采取“自培+回引”模式,念好“人才经”。全面摸底本土人才资源信息,建立人才信息库和需求目录,截至目前,全镇共收集社会工作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乡贤人才等各类人才信息287条。构建“一对一联”人才对接工作机制,由镇、村党员干部在节假日期间,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在外乡贤人才进行沟通联系,了解人才工作生活状况和返乡创业意愿。以乡愁为基因、乡情为纽带,充分发挥乡贤助力家乡发展的积极性,2023年全年收到乡贤以各种方式支援家乡发展的财物共计30余万元。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支持开展农技服务下乡活动,弘扬科学精神、助力农业生产。聚焦农业产业和乡土特色,全年不定期邀请各类专家授课10余场,培养造就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湘潭大学等高校合作,引导高层次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造就创新活力。
“党建+文化振兴”,塑造乡村振兴之魂。为加强全镇精神文明建设,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明山头镇将党建融入文化传承、塑造文化品牌,通过文化宣传、文体产品供给、文化惠民活动等多举措提升文化渗透力和影响力。积极推进体育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全镇现建有体育文化广场10余座,配备有全套体育路径;兴修美丽屋场1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11个,年开展活动396场;建成农家书屋8个,年开展活动163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建党员干部队伍参加县气排球比赛、篮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组织村民组建“明山头篮球队”参加南县首届“村BA”,召集村妇女组建广场舞队参加广场舞大赛;动员党员干部参加“湖乡好声音”歌手大赛、“我的最美家乡”短视频大赛等活动。大力推动文明乡村创建工程,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家庭文明创建、优秀村民代表等评选活动;谋划创建特色精品文化品牌,每年举办“书香作伴”赠书活动、春节赠春联活动、元宵禁毒猜灯谜等10余场。
“党建+生态振兴”,扮靓乡村振兴底色。成立秸秆禁烧工作专班,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村民代表包户”的全覆盖原则,着力形成责任到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组织党员志愿者转发和宣讲《秸秆禁烧活动倡议书》,对秸秆禁烧工作进行全面宣传,增强群众环保意识。加强大通湖水环境保护治理,落实临湖千米精养鱼池退养要求,采取镇村干部“一对一、多对一”包户负责,对养殖户进行环保和退养政策宣传,做通群众思想工作,目前已全部退出精养。借助渔光互补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项目建设前期的“三通一平”,项目所在地三立村内部12公里路基加固,镇域内4.5公里大通湖环湖公路高标准路基建设完工,与藕池东支生态公路串联起农文旅生态旅游路线。把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确定为“党员清洁日”,全镇500余名在家党员和村民代表在这一天全部走进街头巷尾、田间沟渠进行卫生清扫,营造人人爱环保的大环境氛围。
“党建+组织振兴”,筑牢乡村振兴保障。坚持把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作为抓实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的主抓手,将年度绩效考核结果作为村干部进编提拔、激励奖惩的重要依据;突出对村干部工作实绩考察,不仅听其说了什么,还要看其做了什么,不仅看其做了什么,还要看其做成了什么,杜绝“嘴炮式付出”“场面话担当”,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钻营者得利;建立阶梯形村干部后备力量培养机制,形成人才蓄水池,发挥以老带新“传帮带”作用,着力优化村“两委”年龄、学历、性别等结构失衡问题,把一批年富力强、干劲十足、富有创业精神的优质青年拉入“村干部群聊”;以定期培训、集中培训和分散自学等方式,提高村“两委”干部的学识素养和业务能力,鼓励村干部参与学历提升计划;制定合理奖惩制度,加大常态化监督,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有力铲除了“躺平式干部”产生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