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观察

东安县:以文化“软实力”赋能乡村振兴“硬支撑”

时间:2024-04-28 文章来源:中共湖南省委组织部 作者:佚名

  近日,在东安县大盛镇文化站艺术培训室里传来悠扬的二胡乐声,十多位留守儿童围坐在文化志愿者雷共华身边,认真地学习拉二胡。

  图片1.jpg

  大盛镇文化志愿者雷共华教留守儿童拉二胡

  大盛镇是湖南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东安最偏远的乡镇,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近一半的留守儿童都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2013年,该镇文化站投入资金为留守儿童打造多彩的艺术课堂,免费提供艺术培训器材,按照孩子们个人兴趣爱好将他们分成音乐、器乐、美术、书法等班,聘请专业辅导教师定时免费艺术辅导。

  “艺术课堂10年来共接待学生6000多人次,通过培训,挖掘了一大批热爱音乐美术的儿童,先后选送50余名孩子考取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院校。”大盛镇文化站负责人唐运贵说。

  近年来,东安县立足“文化资源富集、文艺形式多样”优势,多措并举深入推进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文化“阳光”照进群众心田,以文化“软实力”练就乡村振兴“硬功夫”。

  走进端桥铺镇石坝村宋兵前剪纸工作室,一幅219米的剪纸作品长卷《万龙呈祥》在青山翠木映衬下更显气势恢宏。在工作室里,一群妇女、儿童端坐桌前,他们一手拿着红纸,一手紧握剪刀,认真地学习剪纸。

  图片2.jpg

  非遗传承人宋兵前为剪纸爱好者传授剪纸技艺

  “剪纸是中国民间传统技艺,简单易学,今年是龙年,我们今天就从剪龙字开始。”东安剪纸非遗传承人宋兵前介绍了剪纸艺术的基本概念及剪纸的方法和技巧,随后现场指导村民们剪纸。

  像这样火热的学习场景,在石坝村并不少见。这也是东安县致力推动剪纸的保护和发展,传承非遗老手艺,坚持走“产业化”“大众化”创新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

  石坝村有着100多年的剪纸传统,家家户户都会剪纸,逢年过节都会剪窗花、喜花贴在窗户上,长此以往也涌现出了一些剪纸老艺人。宋兵前作为东安民间剪纸人才队伍中的一员,他和其他剪纸艺人一样,在农村生活中不断地创新发展,以自己的方式保护着这份精致的传统文化。

  为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石坝村围绕建设剪纸特色村,大力挖掘剪纸文化,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发展文创、旅游、农业种植体验等多元化产业。如今,该村剪纸爱好者已发展到近百人,部分村民将剪纸作为自己一项兼职工作,在保证基本收入来源稳定的同时,利用闲暇时间,制作剪纸作品。

  在芦洪市镇溪源村,女青年易少玲将东安剪纸艺术与花灯艺术相融合,并加以创新组合,形成了民间独具特色的剪纸文化、花灯文化等多种文化于一身的宫灯。2016年以来,她自主设计了100多种剪纸花样宫灯产品,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证书,产品出口美国、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100多万元。工厂先后吸纳20多名困难群众稳定就业,带动本村及周边村上百名村民增收,剪纸这项“指尖艺术”成为群众致富的“指尖产业”。

  图片3.jpg

  宫灯创新传统工艺加工模式,培育“乡村工匠”

  目前,东安已有音乐、舞蹈等各类民间文艺团队110个,文艺骨干2000余人,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6500余次,累计受益群众达百万。成功打造水岭乡冷山村、横塘镇坪埠头村等10个文化特色示范村,大盛镇文化站、端桥铺镇文化站、紫溪市镇荷叶塘村荣获湖南省“最美潇湘文化阵地”。

  如今,该县不断擦亮“德武之乡”的金字招牌,以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助推文化强县建设,打造“要想心安,就来东安”营商环境品牌,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原文链接:https://www.hxw.gov.cn/content/2024/04/23/14519619.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