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组织法治网!
近年来,托里县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模式,通过头雁培育、人才引进、品牌引领,助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
党建+头雁培育,筑牢乡村振兴“红色堡垒”。开展头雁领航培训班,深入实施“村级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提升”工程,组织16名乡镇党政正职、187名村(社区)干部赴辽宁、青岛等地考察培训,选派8名乡镇班子成员和1名担当作为好支书赴辽跟班学习锻炼3个月,对50名新任村“两委”干部开展封闭式集中培训,不断提升乡村干部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常态化开展村党组织书记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围绕“五个振兴”,实行“一季一主题一比武”机制,评选担当作为好支书9人,乡村振兴“领头雁”得到加强。对国通语水平低的村干部,积极创新国通语教育培训方法,建立30天封闭式集中培训学基础、10天跨县赴村挂职实践运用、10天进县直机关跟班锻炼、10天编入乡镇“五办六中心”巩固提升“3111”村干部国通语强化培训机制,实行分阶段开展口语测试、模拟测评、结业考试,通过“培、练、测”全链条式培训,提升村干部整体素质。
党建+人才培养,育强乡村振兴“红色雁阵”。统筹500万援疆项目资金用于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柔性引才,引进教育、医疗等领域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23名,搭建乡村振兴人才工作室、党建人才工作室、思政人才工作室3个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服务平台,充分发挥人才工作室作用,培训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人才6800余人次,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智力支持。组织实施第一批自治区人才项目,通过培养对象牵头组织实施“托里县鹰嘴豆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应用与推广项目”,培养技术骨干10余人、培训农民100余人次,有效提高农民科学种植水平。充分发挥院士协同创新中心、23个县级以上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等平台的带动作用,大力培养产业发展、民生事业所需人才。
党建+品牌引领,树好乡村振兴“红色样板”。立足本土资源禀赋、基础优势和自身发展实际,由党委统筹、支部主抓、党群共谋,探索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持续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组织3100余户群众发展庭院种植1258余亩,利用3664座圈舍养殖牲畜41万余头(只),累计开办民宿、农家乐、采摘园等庭院旅游经济73家,发展特色工艺品、奶制品等加工作坊110个,户均增收1500元以上。深化“百点示范”创建活动,充分整合党建优势、产业发展、特色种植、旅游开发、区位特点、基层治理等特色亮点,选树有一定基础和条件的乡村振兴示范点5个,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打卡点、观光点、体验点,树好乡村振兴“托里样板”。